高中历史

一国的思想文化,既要深深根植于优秀传统沃土之中,又要随着历史和传统前进,吸收、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文化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儒教与佛教
两汉之际,佛教以一种异质文化传入中原地区,与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激烈碰撞。
材料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沙门不敬王者”。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而……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 。”“孔释教殊而道契”。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儒学和佛教争论的焦点和实质分别是什么?有学者认为,理学是对先秦儒学的创新,谈谈你的认识。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近代以来,随着国门大开,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之争就在中华大地上烽火并起。
材料二

史论
史实
   洋务派和顽固派关于是否向西方学习的争论标志着中国知识界开始走向现代化
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1860年)之变。
中国传统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建构其政治理念的依据之一
“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革命之名词,创于孔子。中国历史,汤武之后,革命之事实,已数见不鲜矣。……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
——《孙中山全集》第七卷
胡适主张用“评判的态度”来看待儒学,即“用历史的眼光”、以历史行程的价值为本位、为标准来评判一种思想文化。“换句话说,一种学说的好坏是非,取决于它在当时及后来所发生的效果。”
——欧阳军喜《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态度》
“我觉着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 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人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哲学辞典》
“本志诋孔,以为宗法社会之道德,不适于现代生活,未尝过此以立论也。”
——《吴虞文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关于向西方学习的争论体现出怎样的特点?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又是如何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建构其政治理念的?
(3)伏尔泰和吴虞对儒学各持什么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理解欧阳军喜的观点。
(4)根据以上材料,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3月12日两会热点:201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4%,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2015年被有些人认为将是“近年来经济运行压力最大的一年”,也有人疑问,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是否会“断挡失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汉唐相比,宋代经济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商品经济成分在传统社会母胎中的急速成长。宋代仍以农业立国,但在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之基础上,已经生长出城市、纸币、商业、信用、海外贸易等工商业文明因子,雇佣劳动、包买商惯例、商业信用、集资合伙等新生事物均有踪迹可觅,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特别是南宋东南沿海地区,在海外贸易的拉动之下,一个崭新的开放型市场开始形成,于是汉唐时期“头枕三河,面向西北(草原)”的立国态势一变而为“头枕江南,面向海洋”。遗憾的是上述进展并未结出近代化之正果……
——葛金芳《唐宋变革期研究——宋代经济:从传统向现代的首次启动》
材料二     从1765 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5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时,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如在印度和东南亚,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斯塔夫理阿诺斯[美] 《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已然处在迈向近代社会的前夜”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表现。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欧洲从1765至1914年 “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的因素。面对当前的经济压力,全球化中的中国应持什么态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 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6分)
材料二: 程朱坚定的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
材料三: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卓越见解……
自二十七岁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遍览历代史乘,郡县志书,以及文集、奏章之类,辑录其中有关农田、水利、矿产、交通等记录,兼以地理沿革的材料,开始撰写《天下郡国利病书》……
他公开以“异端”自居,毕生以反对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提出天理、人欲没有区别的见解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相关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形成的社会原因。(6分)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趋势。(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流派,三者间的关系经历了漫长演变。
材料一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
——韩愈《原道》
材料二  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
——欧阳修《本论》
材料三  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明脱洒,而用处七颠八倒,无有是处。
——朱熹《答陈卫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或现象?为什么到隋唐时人们“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
(2)材料二中,欧阳修是如何看待佛、儒关系的?
(3)材料三中,朱熹对佛学持何种态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全球视角看国家发展和外交制度
西欧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到11世纪中叶以后新城市和集市涌现,最大的集市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为城市贵族。教会虽然在文化领域中占据统治地位,但教会并不能完全扼杀人们的思想和对生活的渴望。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做“世俗的拉丁诗”。——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
(1)结合所学,概括11-13世纪的西欧和中国宋元时期的共同之处。

首脑外交是指国家元首或政治首脑亲自参与的外交活动,这种外交形式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外交活动多由君主所垄断,君主都是以个人身份从事外交活动。在古代中国,君王视中国为天下中心,要求周边国家遣使朝贡。
到近代,随着国家主权等观念的出现,否定了朕即国家的概念和私人外交权,外交活动主要由职业外交人员来开展,职业外交的基本精神就是法治精神,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减少了人治因素。中国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也逐渐产生了职业外交。
进入20世纪,在世界大战的诱发下,出于讨论战争和战后世界重建问题的需要,首脑外交又日益流行起来,例如二战期间美苏英首脑聚首产生了重大影响。二战后首脑外交并未结束,而是在两极对峙中发展为一种成熟的外交实践形态。从1955年美苏首脑第一次会晤,媒体开始正式使用首脑外交一词,但是当时所报道的首脑外交仅限于指东西方大国间的外交。

1943年蒋介石与英美首脑举行开罗会议,这是近代中国首次参与重要的首脑外交活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现代化交通工具使首脑能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外访问,同时通过现代通讯设备使首脑在离开国家以后仍然能够保持对国内的有效领导,加之人类面临的许多共同问题也要求各国首脑广泛接触。首脑参与外交活动与日俱增,甚至大有取代职业外交官之势。

2014年,中国第二次举办APEC会议,21位经济体成员领导人就亚太和平、国际金融稳定、应对埃博拉疫情等问题进行了会晤。

(2)结合所学,解读首脑外交的发展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结合洋务派、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相关史实,说明在中西文明的交融中,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是如何取得社会进步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材料二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1901年初版),被誉为“百年语文第一书”。
“电”的解释:“阴阳二气薄而生热,热而发光电。”
“雷”的解释:“阴阳二电摩荡空际,鼓击而成声者为雷。”
“议”的阐述:“谓欲事合于义,必群相论议也。因引申为风议谏议之议。今中国有事上闻,辄归部奏;泰西各国则归上下议院公议。”
材料三 下面是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

(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时代分析他编写此书的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该书的特点,并分析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10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两个不同时期我国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宪法的评价侧重点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不同的原因。(1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6分)对人自身的关注是人类共同的话题,东西方文化传统都充满人文关怀。但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环境,东西方在人文主义发展中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东方侧重人的社会性,西方则更重视人的个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反对以俑殉葬,因为俑像人形,他愤愤地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孔子的马棚失火,他先问是否有人受伤,不问马。这些思想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爱。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早期儒家思想中体现材料一观点的内容。(4分)
材料二:儒学不是宗教,而是一种行为准则。圣人教导我们“成仁”“成圣”,但没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佛家就告诉你为什么要“修行”“成佛”,因为这世界太苦了,谁也不能摆脱生老病死;道家也告诉你为什么要“得道”“成仙”,因为“道”是万物本源。所以,魏晋以后儒家与“佛”“道”一对阵稀里糊涂就败下阵来了……于是宋代儒家学者就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并提出来“存天理、灭人欲”……教材对“存天理、灭人欲”的评价更多的是否定,但它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
——袁腾飞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家是如何把儒学上升到思辨层次的?(4分)你认为袁腾飞老师说“存天理、灭人欲”太适用今天中国的社会状态了的理由是什么?(2分)
材料三 :文艺复兴对世界文明最伟大的贡献,还是它通过自己各方面的重大成就,昭示了一种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只有解决了个人主义的合法性(或正当性)问题,一切阻碍个性自由发展的传统束缚……才有可能统统被冲破,以往一直受到严重抑制的个人创造潜能才有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社会才有可能开启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程。
(3)依据材料三,解读“个人主义”的内涵并概括指出“解决个人主义合法性”问题的重要意义。(6分)
材料四 :16—17世纪的中国,虽然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但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早已经吹响了“解放人自身”的号角……但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17—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4)依据材料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缺陷的原因。(10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武宗海山沉溺酒色,在1311年正月病死。同年3月,皇太子仁宗即位。即位后,仁宗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娃”的罪名,拘捕脱虎脱等处死,而各地行尚书省仍为行中书省。四月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诏书说:“比者尚书省不究利病,辄意变更。既创至大银钞,又铸大元、至大铜钱。钞以倍数太多,轻重失宜;钱以鼓铸弗给,新旧恣用。曾未再期,其弊滋甚”。 同时仁宗采用汉人传统的理财方法经理田赋。他建策行经理之法,使有田之家及诸王位下、寺观、学校、财赋等田,一切从实自首,做到“税入无隐”。仁宗信用李盂等汉臣,尊孔崇儒。自一三一四年八月,各郡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考试规定用朱熹注,又使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术。
(元史》评价:“纵其一生,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
一一摘编自范文澜、蔡美彪等著(《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仁宗改革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仁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道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7年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期间,举办社学,要求有关人员“务遵本院原定教条尽心训导,视童蒙如己子,以启迪为家事,不但训饬其子弟,亦复化喻其父兄;不但勤劳于诗礼章句之间,尤在致力于德行心术之本;务使礼让日新,风俗日美,庶不负有司作兴之意,与士民趋向之心”。
——引自 《王守仁全集》卷二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该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以药治之,务采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事之本源”。
—— 梁启超《新民丛报宗旨》
(1)归纳社学的职责。
(2)指出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的目的及其积极意义。
(3)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在宣传内容上有何不同?解释其原因。
(4)从王守仁办学与梁启超办报的历史活动中,受到哪些启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张载(1020-1078),北宋哲学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他的名言。
材料一  他(张载)提倡“民胞物与”思想:“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天地之性是至善至美的圣人之性,气质之性受人们禀气条件的限制,包含饮食男 女的自然本性,故而有善有恶。
“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通过学习,明了物性,通晓人性,通达天性。)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
——摘编自刘泽华、葛荃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载“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并对此作出简要评价。(7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载思想对儒学发展的作用。(8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主轴,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藏之属明儒学,而上亦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自济南伏生;言《礼》则鲁高堂生;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于齐自胡毋生,于赵则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向风矣。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采取的用人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给儒学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2)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二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4)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了整套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理论思想体系,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其主要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费正清认为:“朱熹殁后,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列举宋代获得发展完善并对西方社会转型产生影响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一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材料二  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时期
代表人物
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鸦片战争时期
魏源
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改进军队武器装备。
洋务运动时期
李鸿章
中国技不如人,学西洋“为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源”的“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
“科学之功用,非仅在富国强兵及物质上幸福之增进而已”,应求真致用并重,要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

——据马尚斌《中国近代史教程》等编制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的看法较19世纪中期有何显著不同?分析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时期“我国科技实力大为增强”的原因。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宋元时期、近代前期和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有紧密的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在法家学说上建立起来的无情的专制思想,渐渐地被儒家的伦理价值观所取代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看似势不两立,但前者为后者创造了一个适合发展的稳定的社会环境。
材料二     儒学在宋代理学思潮中发展到了极致,……国家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君主同父亲一样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像孟子所强调的,他必须具有完美的道德。                                                 
材料三     由于中国教育的意识形态基础是儒家思想,统治阶级的头脑中充斥了各种伦理道德、忠孝观念和对礼仪的重视。在这种制度(科举制)下,有文采的人得天独厚,往往成为政府最有力的拥护者。                      ——以上材料均摘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汉以来法家思想地位的演变。                                                                                                                                                                                                                                                                                                                                                      
(2)写出宋代理学的两位代表人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家的政治理想。
(3)依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论述科举制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白话文在古代有漫长的历史,在近代取代文言文成为主要书面表达形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三巧被休后要自缢,她母亲这样开导她):“你好短见,二十多岁的人,一朵花还没有开足,怎做这下梢的事?莫说你丈夫还有回心转意的日子,你真休了,恁般容貌怕没人要你?少不得别选良缘,图个下世受用。你且放心过日子去,休得愁闷。”
——明末冯梦龙《喻世明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言两拍人物形象及人数统计表

——据赵兴华《三言两拍的市民文学特色》
(1)据材料一,从形式和内容方面概括指出明末白话文学的特点,并据所学知识简析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背景。(10分)
材料二 某班历史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近代中国白话文的推广”为课题进行探究。以下为活动记录。

(2)通过一系列活动,历史小组对近代白话文推广的社会条件有了深入认识,据材料二指出其社会条件应包括哪些方面?“活动记录”对开展历史课题探究有什么启示?(8分)
材料三  我要大家知道白话文学史有历史的,是有很长又很光荣的历史的。我要人人知道国语文学乃是一千几百年历史进化的产儿。国语文学若没有这一千几百年的历史,若不是历史进化的结果,这几年来的运动绝不会那样的容易,决不能在那么短的时期内变成一种全国性运动,决不能在三五年内引起那么多人的响应和赞助……白话文学史就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心部分,中国文学若去掉了白话文学的进化史,就不成中国文学史了,只可叫‘古文传统史’罢了。
——胡适《白话文学史》
(3)试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评述。(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 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材料三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厂工人状况:(1)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时间不能少于十二小时;(2)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3)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经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4)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由织工赔偿;(5)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者,罚款六便士……
材料四 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英国女工的陈述:“……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明会典》和《金瓶梅》的原作者对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认识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后者的认识所反映的社会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近代英国工人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四状况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于探究英国工人的状况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近代英国工人发展的何种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