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D.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隋唐至明清时期“节(夫死不改嫁)烈(以死守节)妇女”的数量变化情况。下表数据可以用来解释

时间
隋唐




节烈妇女
61人
274人
742人
35892人
12323人

A.宋以后妇女思想开放
B.理学对人们思想的影响
C. 明清社会矛盾日益加深
D.明清社会风气每况愈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耳闻目见,饮食男女……喜怒哀乐之变,皆性之自然,今其(佛教)言曰:‘必灭绝是,然后得天真。’吾多见其丧天真矣。”“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此材料表明该学者(   )

A.赞同佛教的禁欲主义
B.对饮食没有道德规范的要求
C.认可道德规范内的人欲
D.认可私欲,主张个性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
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政策是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其制定与特定时代背景相关,也会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材料二    宋明理学给中国民族精神裹上了小脚,其中根深蒂固的“正统观念”就是十分突出的一个表现。
——何兆武《经典七日谈》
材料三    宋明时期我国文化出现了一种奇特现象:理学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僵化,而文学艺术则争奇斗艳,充满活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汉武帝“利禄的引诱”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2)据材料二,当时的“正统观念”有哪些?分析理学“给我们的民族精神裹上了小脚”的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思想僵化与文学艺术争奇斗艳局面并存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晚清曾国藩除了推崇理学大师程朱外,还特别赞赏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等精明强干的政务活动家,主要目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B.贯彻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C.发挥理学精神中经世致用的一面
D.学习他们推动清朝实现政治改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决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

A.发明本心 B.心即理也
C.格物致知 D.致良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朝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程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学)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他们仍无法脱离一种被安排的环境,即一种大而无当的官僚组织治理一个大而无当的农民集团。在这前提之下,他们的主静与主敬……宋朝的哲学家和他们无数的僚友全穿着中国官员之袍服,他们是官僚的教师。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理学家们为了建立儒家的形上学,他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寻找能够用来构筑哲学形上学的因素,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以哲学形上学作基础的哲学理论体系。就此而言,它体现着宋明理学家们融合创造的哲学智慧。
——赵志霞《浅谈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中的地位》
材料三     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四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明理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三概括宋代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学形式“兴旺”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位思想家指责世人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而就没有了是非;又认为人心是自私的,人若不自私,岂不就是无心了吗?这位思想家最可能属于那一个学派?(   )

A.朱熹学派 B.东林学派 C.阳明学派 D.公羊学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的共同点有(   )
①认为伦理道德即是天理        ②倡导用道德标准支配人的行为
③都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④都坚持“性善论”和儒家“仁”的思想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认为,宋代是近世的开始,其中社会文化的重要特征是平民阶层喜闻乐见的俗文化逐渐兴起,并达到相当繁荣的程度。下列选项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有(   )
①狂草的出现凸显对个性的追求     ②“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③《清明上河图》描摹市井风情     ④能歌的词成为文学的主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知行合一,发于本心
B.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宋明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