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第三帝国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政治、经济上主要有哪些表现?(4分)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叉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如何“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的?  (4分)
材料三 全世界都说,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却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美国的历程》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型的共和国"的主要特点。(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材料三
  
图三 文渊阁                  图四 军机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所示的中央政权组织创立于哪一朝代?图二所示的中央官制在历史上被称作什么制度?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材料三中图三内开始设置内阁是在谁(皇帝)的时候?图四的机构又是什么时候(朝代)设置的?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演变的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材料一

图1 (汉武帝)            图2(军机处)
(1)假如你是图1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所耳闻目睹的汉武帝强化皇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结合图2指出清朝时期为强化皇权又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说明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呈现什么特点?
材料二 梭伦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从而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审判员从所有公民中抽签产生,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打破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                             ——摘自岳麓版必修一教材
(2)依据材料二概括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荏苒三十年》林伯渠
(3)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为什么不容低估?
材料四

图3:英国政体的漫画       图4:美国政体示意图
(4)根据材料四图示填写表格。

材料四
政体
政体特点
立法文件
图3
 
 
 
图4
 
 
 

 
(5)依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历程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 “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指出其弊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于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其与中国明朝时期的内阁制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国王权利进一步加强 B.内阁拥有立法权
C.国王权利进一步被架空 D.内阁阁臣听命于国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中,“民主”一词出现60多次。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在这条道路上作了长久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材料二: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同盟会宣言》(1905年8月)
材料三:对于抗日任务,民主也是新阶段中最本质的东西,为民主即是为抗日。抗日与民主互为条件,……民主是抗日的保证,抗日能给予民主运动发展以有利条件。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1937年)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内容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创立民国的构想(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开展民主建设的目的和表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图二反映中国古代在中央实行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与图二相比,图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加剧,为解决这一矛盾明初的皇帝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制度的演进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自缢于北京禁苑煤山。l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了断头台。有学者把东西方这两位末代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材料三: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有人这样评论此事:“事实上,这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真正的革命。”
材料四: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洋人吗?能利用科学和机械吗?能废除我们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能的话我们民族的前途是光明的;不能的话,我们这个民族是没有前途的。因为在世界上,一切的国家能接受近代文化者必致富强,不能者必遭惨败,毫无例外。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问题:
(1)材料一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2分)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4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观察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深刻含义?(2分)
(4)结合所学和材料四,概括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利用科学和机械的”?又是如何去“组织近代民族国家”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A.政权发生更替 B.社会形态转变
C.文化途径迥异 D.国力对比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15)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汉书》
材料三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出简要评价。(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秦朝的三公九卿制、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内阁制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
B.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改革的主要内容
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内容
D.弥合君权与相权是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职能上的区别是(   )z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凯尔森说:“妥协是民主本性的组成部分。”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宪政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妥协因素:分封制度本身接近契约关系;继承制度和婚姻关系在扩张领土上的广泛应用等等都是某种协商和妥协的产物。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盎格鲁—萨克逊的贤人会议的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克伦威尔在内战后借助议会军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使得英国人充分认识到,通过圣洁的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比传统君主制度危害更大。丰富的妥协经验和对革命以及革命建立起来的专制统治危害的认识使英国人更倾向于采用渐进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顺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材料四  明朝某皇帝想重新立太子,于是,他就陆续把这六个阁臣首辅一一找到,把他们每人都夸奖了一番,然后都赐给一些银两,首辅、次辅,两人都各赐一百两,以下的四人各为五十两。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说明英国此后至19世纪中叶是如何渐进推动民主化进程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1870年后“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重要事件是什么。简要分析此后法国政局长期稳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集团之间妥协的表现有哪些。分析美国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4)材料四中的现象的实质与前三则材料中的问题有何本质不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堪称世界戏剧的两座高峰,在十六世纪晚期和十七世纪初同时出现在东半球的中国和西半球的英国。《牡丹亭》与《哈姆雷特》分别是其代表作,以下是有关这两部作品的有关材料:
《牡丹亭》塑造一个女性形象—杜丽娘,她出生名门,自幼受到封建文化教育和严格管束,她如同笼中的鸟,强烈渴望冲出牢笼;在生存环境没能给她的理想的实现提供任何条件的情况下,她只能到梦中寻找自己的理想;进入鬼蜮的杜丽娘,由于离开了封建礼教的管束而显得更为大胆、痴情。她不满足以幽魂的身份和情人聚会,她能为爱情而死,更情愿为爱情而生。她毫无顾忌的与阴间的判官据理力争,使自己还魂。她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
《哈姆雷特》塑造了的悲剧形象—哈姆雷特,其名言“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优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思考两部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精神?这种共同精神,在东西方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根据材料分析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2分)其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他把中国历史区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可能最适合

A.秦始皇统一前的中国 B.秦朝到隋朝时期的中国
C.唐到明朝时期的中国 D.清朝1840年以后的中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