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概述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内阁运转程序是:各司、部、院将文件、奏折、报告递交内阁,内阁学士阅读、研究后,在奏折上写出处理意见,通常同时列若干条,交给宦官转承皇帝。皇帝用红笔作出批示,于其中选择一条,一般写“知道了”“准”“照准”。下发司、部、院。如果不赞同其处理意见,就驳回内阁再议。如果皇帝比较懒惰,那么就由宦官做决定。内阁,是顾问性机构,本身无权,只能提处理意见。明朝无宰相,如果把内阁学士看作宰相,那么内阁就应该有直接命令、指示各司、部、院的权力,而内阁没有这个权力。内阁“处理意见”转达到各个部门,必须经过皇帝或皇帝指定的宦官许可。
材料二 英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明朝内阁和英国内阁在国家中所处的政治地位及权力有什么不同?(8分)
(2)你认为二者的基础分别是什么?(4分)
(3)二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6分)
在对“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某班同学是从以下三方面开展开的
方法一 史料研习
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有怎样的态度或做法?分析其本质。
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工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大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社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与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
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
——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
(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根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方法二 规律认识
(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方法三 观点探讨
材料四 皇权至高无上而无所不统的属性,使得全体臣民都是皇权统治和奴役的对象,没有平等可言。在皇帝制度创立后的历史中,皇权意识不断地膨胀却缺乏对其应有的制约与限制。正因为如此,在历史上才会出现不少皇帝滥用权力的现象,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赵斌《浅析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利与弊》
(4)结合材料四的观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皇帝制度的认识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职 位 |
基 本 职 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保障和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实行了哪种政治制度?军机处是在什么朝代开始设置的?两朝政治制度的调整,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中国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政府。为了巩固民主共和制度,在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民国全体”,“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人民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对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有哪些重大意义?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宪法是由哪一次大会通过的?它的颁布确立了我国的哪三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3分)
(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民主政治的认识。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明太祖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在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包含着众多矛盾和问题,试归纳这些矛盾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及其变化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秦朝、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及其变化趋势?
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不差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试图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很快就在中外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三 要扬弃那些落后的、腐朽的,不合时宜的、与人类文明潮流相违背的东西,与时俱进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吴思、李晨《起点:亲历中国改革开放》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请举史实说明。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模仿西方民主政治模式失败的原因。
(3)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以来政治制度模式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
材料二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吴民生齿最烦,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往者税务初兴,民咸罢市。孙隆(明万历年间司礼监太监,监理税务)在吴日久,习知民情,分别九则,设立五关,止榷行商,不征坐贾,一时民心始定。然榷网之设,密如秋荼,原奏参随本地光棍,以榷征为奇货,吴中之转贩日稀,织户之机张日减,加以大水无变,穷民之以织为生者,岌岌乎无生路矣!”
——《明实录》卷三百六十一《明神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明清时期皇权得以加强的具体措施。
(2)材料二“唐代政府机构示意图”体现了什么特点?其与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明代中期税收结构的变化体现了当时怎样的经济特征?这种经济特征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造成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4)材料一和材料二、三之间存在什么必然联系?
历史的长河不断向前,而众多的历史事件都离不开重要城市的承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费正清这样看待北京:“北京的气势雄伟,布局对称,毫无疑问使他成为一切首都中最有气派的------没有一个西方的首都能这样的威严,清醒地构成君主专制整体的象征。”
材料二 电影《南京!南京》在各大影院放映,引起巨大反响。它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讲述历史故事。
材料三
国民党一大会议旧址
材料四
八七会议旧址
材料五
遵义会议旧址
(1) 清朝使君主专制政体的“威严”达到顶峰的标志是什么?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是如何结束的?
(2)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南京有着特殊的地位。请列举除了“南京大屠杀”之外的与南京还有关的近代史上的其它历史事件。
(3) 材料三图中会议的会址是在哪个城市?这次会议有什么意义呢?
(4) 材料四图中会议的会址是在哪个城市?这次会议又有何意义呢?
(5) 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遵义会成为一个历史名城?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里,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赵翼《蘑曝杂记》
材料四:
美国白宫 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联邦法院
材料五:“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是因为权力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 “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择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么?(2分)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3分)
②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2分)
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③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④材料四中美国政体形式是通过哪部宪法确立的?(2分)体现什么原则?(2分)
⑤材料五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2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和古希腊雅典民主分别属于哪两种文明类型?(2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示一 图示二 图示三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 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产生哪些消极影响?
(4)上述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演变趋势?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都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下面六幅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五 图六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何种中央政治制度?与图一、二相比, 图三有何显著特点?
(2)图四中的机构是谁设立的?这个机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
(3)与图五的地方行政制度相比,图六有何明显特点?
(4)上述图片体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沿革历程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是历史学界讨论的重点话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这两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对以往传统政治找出几条大趋势。……第一:中央政府有逐步集权的倾向。这从某一方面讲是好的,一个国家该要有一个凝固的中央。政治进步,政权自然集中,任何国家都走这条路。……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观察图片
【材料三】 费城会议原本是要修改邦联条例,但实际上当时大多数代表认为,仅对邦联条例修改并不能达到建立一个“坚强的全国政府”的目的,正如麦迪逊年初在致华盛顿的信中说:“我们有两种选择:13个州的完全分裂和全面联合。前者将使13个州成为不受法律约束的13个国家(除自己的法律外);而后者,13州将成为一个完整共和国的郡县,受到一部共同法律的约束。”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1)据材料一,钱穆指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哪一趋势?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说明这一趋势的两个例子。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制度?此种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立国之初的美国存在什么问题?美国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4)根据以上材料论述的问题,谈谈你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认识。
反对专制,追求民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社会的进步,但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专制独裁曾占据着统治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主政治逐渐地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据此回答:
情景一:中国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材料一: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宫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牧,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1)材料一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有人认为这一制度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的成熟,请你结合图二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统治者不断加强专制统治。结合宋、明、清三个朝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说明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情景二:雅典民主
材料二:伯利克里讲到:“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物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利克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3)材料中的“全体人民”指哪些人?雅典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民主制的正常运作?雅典这种民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材料三: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 口总数 |
雅典公民总数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罪名 |
||
陪审员 |
陪审员 |
陪审员 |
|||||
约40万 |
约4.2万 |
6,000 |
501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渎神和蛊惑青年 |
(4)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制度存在的问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周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机处。军机处的工作:接折:军机章京将官员奏折送军机大臣阅。述旨:军机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并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交发:皇帝朱笔改定奏折,军机处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封柜: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收柜题封。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制度的名称及特点
(3)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是指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政治制度对中华文明发展所起的作用。
(4)依据材料四概括说明军机处的主要工作(不得直接引用材料原话)。这说明了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