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律·大诰》中规定,凡害民官吏,允许良民将其“绑缚京治罪”……“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此规定
A.表明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 B.旨在根除地方割据隐患 |
C.说明明代监察体系完备 | D.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 |
明朝杜绝了历史上时常可见的皇室与大臣政治联姻的现象。其原因是
A.不愿破坏等级秩序 | B.有损皇帝权威 |
C.为了提高皇族地位 | D.防止外戚专权 |
清代设军机处弊端多多,稍可称赞的是( )
A.军机大臣无法弄权 |
B.军机处对军国大事直接裁决 |
C.军机处工作效率相对提高 |
D.减轻了皇帝的行政工作负担 |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A.秦丞相府 | B.唐尚书省 |
C.元中书省 | D.清军机处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
C.皇权不断加强 |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
《明宣宗实录》中写到:“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赀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 )
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 | B.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 | D.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
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
A.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
B.升降由皇帝决定 |
C.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
D.巩固了中央集权 |
历史学家钱穆以为古代中国:“皇室的权,总是在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在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②元朝设置行省制 ③明朝设置内阁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利,正确的描述是( )
①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以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
②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③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
④清朝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制定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中,最独特的措施是( )
①基本沿用三省六部制
②改革中央机构,使各机构互相抗衡,不能彼此相压
③废丞相,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④中央承元制设中书省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③ | D.①④ |
清代的军机处( )
A.是内阁的协理机构 | B.提高了行政效率 |
C.掌军政要务决策权 | D.与内阁分权制衡 |
下列关于明朝政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明太祖时废丞相,设内阁,加强皇权 |
B.以司礼监牵制内阁,成为正式统率六部的机构 |
C.实行特务政治,负责侦查、监视官吏和平民 |
D.宦官参政,甚至控制内阁是明代政治黑暗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