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
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 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
唐朝初年和明朝初年君主专制郡的到了加强。然而,唐初出现了贞观之治,明初显的却是政治黑暗、危机重重的局面。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关键在于唐明两朝( )
A.朝代的治国思想不同 | B.皇帝的具体措施不同 |
C.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 D.阶级关系的状况不同 |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上述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的主要影响是
A.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理 | B.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
C.巩固了雍正帝的统治 | D.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为此,他对中央机构做出的重大调整是( )
A.设立内阁 | B.废除丞相制度 |
C.实行行省制度 | D.设立枢密院 |
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 )
A.废除宰相制度 | B.建立内阁制度 |
C.打击勋贵集团 | D.强化君主专制 |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受到制约 | B.君主专制强化 |
C.世袭制度消亡 | D.地方权力削弱 |
《明史》卷一六八《陈循传》:在比孝宗还要早的景帝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拟之”。这反映了( )
A.内阁大臣取得法定相权 | B.内阁对皇权的程序化限制 |
C.明代内阁仅是内侍机构 | D.明代皇权出现了弱化趋势 |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诛丞相胡惟庸为契机,对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 B.打击地方势力 |
C.强化君主专制 | D.打击宦官集团 |
在紫禁城内,有一排称为“值房”的瓦屋,里面的办公人员既无品级,也无俸禄;但他们参与处理军政机要事务,受皇帝随时召见,完全秉承皇帝意旨办事。这个办公机构是( )
A.枢密院 | B.宣政院 | C.文渊阁 | D.军机处 |
有学者估算,在明太祖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如此厉行反腐败并没有没有让贪腐稍有收敛。这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丞相导致官员缺乏约束 |
B.社会风气导致官员道德低下 |
C.反腐太严导致官员集体报复 |
D.权力不受制约难阻官员贪腐 |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材料中的“国初”是指( )
A.西汉初年 | B.唐朝初年 | C.北宋初年 | D.明朝初年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