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② 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③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④ 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⑤ 至今依然残留的封建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
A.①②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 )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
清代查继佐论明朝内阁制“永乐时,开东阁于东角门,乃始任心腹,专典机务……位望犹之丞相。顾以初制,不令督率群僚。是后谏官得恣意抨驳……模棱图苟安,为权臣者不得擅其权,为重臣者亦遂失其重。而天子亦遂彼此与波,太平无事,唯诺养优。”由此可见查继佐认为明朝( )
A.内阁大臣即变相重设的宰相 |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C.内阁受到君权的牵制 |
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统治 |
《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 )
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 |
B.明朝宰相虽有其名却无其实 |
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 |
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
当年明月的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中曾写道:“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朱元璋毁灭的“那个庞然大物”是为了( )
A.废除宰相制度 | B.建立内阁制度 |
C.打击勋贵集团 | D.强化君主专制 |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这两项史实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皇权受到制约 | B.君主专制强化 |
C.世袭制度消亡 | D.地方权力削弱 |
《明史》卷一六八《陈循传》:在比孝宗还要早的景帝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拟之”。这反映了( )
A.内阁大臣取得法定相权 | B.内阁对皇权的程序化限制 |
C.明代内阁仅是内侍机构 | D.明代皇权出现了弱化趋势 |
洪武十三年,朱元璋以诛丞相胡惟庸为契机,对朝廷机构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朝廷政务改由六部分理。朱元璋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 B.打击地方势力 |
C.强化君主专制 | D.打击宦官集团 |
在紫禁城内,有一排称为“值房”的瓦屋,里面的办公人员既无品级,也无俸禄;但他们参与处理军政机要事务,受皇帝随时召见,完全秉承皇帝意旨办事。这个办公机构是( )
A.枢密院 | B.宣政院 | C.文渊阁 | D.军机处 |
有学者估算,在明太祖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如此厉行反腐败并没有没有让贪腐稍有收敛。这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废除丞相导致官员缺乏约束 |
B.社会风气导致官员道德低下 |
C.反腐太严导致官员集体报复 |
D.权力不受制约难阻官员贪腐 |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材料中的“国初”是指( )
A.西汉初年 | B.唐朝初年 | C.北宋初年 | D.明朝初年 |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