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逐渐衰弱 | B.君主集权加强 |
C.内阁取代六部 | D.首辅权力失控 |
元朝吸取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地方以上行中书省总揽“钱粮、兵甲、屯种、漕运等军国重事”。明太祖认为元朝的这种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他 ( )
A.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的政务 |
B.设立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
C.设立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 |
D.废除中书省,加强中央集权 |
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
A.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
B.升降由皇帝决定 |
C.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
D.巩固了中央集权 |
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中,最独特的措施是( )
①基本沿用三省六部制
②改革中央机构,使各机构互相抗衡,不能彼此相压
③废丞相,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④中央承元制设中书省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③ | D.①④ |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
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此处利玛窦主要指的是古代的( )
A.科举制 | B.郡县制 | C.君主制 | D.行省制 |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
A.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 B.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C.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 D.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
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 ( )
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影响有( )
①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②③ |
1402年,刚从自己的侄子手里夺过皇位的明成祖,为了巩固权力,做出两个重大决定:一是把首都迁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北京,二是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构。其中“正式建立了一个国事咨询机
构”的影响是( )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 B.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
C.进一步削弱了相权 | D.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明代还是在制度之下由皇帝来当宰相。宰相废了,而宰相的职权则由皇帝兼……明代制度还是和过去大体相似的。清代就更超越了这一限度……清代行政反而成了私下的秘密,自然比尚有制度可循的内阁制又大大进了一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明朝设立的内阁制是对宰相制的继承 |
B.内阁是公开行政,军机处是私密行政 |
C.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政治的巨大变革 |
D.内阁与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君主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