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值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
材料四 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
——选自《枢垣纪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 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分别是什么?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职责是什么
(3) 依据材料三、四,雍正帝设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嘉庆时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4)概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两大矛盾演变趋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是因为它(    )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中,则谴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肯,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降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叙述,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某一大型工程,试简要说明这一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人直缮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    )

A.加强中央集权 B.巩固皇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 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宰相制 D.清朝设军机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参与机务。从中可以看出(    )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面临统治危机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干政最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明朝皇帝懦弱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封建专制制度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B.设置军机处
C.废除丞相制度 D.延续内阁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筒车

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此令出自(      )

A.汉武帝 B.宋太祖 C.明太祖 D.清雍正帝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上谕文武百官曰:‘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故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都督府以统天下之兵政,御史台以振朝廷之纪纲。岂意奸臣窃持国柄,枉法诬贤,操不轨之心,肆奸期之蔽,嘉言结于众舌,朋比逞于群邪,蠹害政治,谋危社稷……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上”,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该机构是

A.中朝 B.枢密院 C.军机处 D.内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