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中国古代商业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据此回答:
(1)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2)唐朝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共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曹魏时废止铜钱,实行实物交易 |
B.战争破坏严重,政权更替频繁 |
C.科技水平停滞不前 |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影响正常交流 |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 D.徽商的虚伪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人民苦于交易现象最早得到解决的是
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 | B.元代广泛使用纸币 |
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 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 |
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B.发展 |
C.八股取士 |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
下列有关中国农耕时代商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没有关系 |
B.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其原因之一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当时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
C.唐朝仍坚持抑商政策,政府禁止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
右图为1979年甘肃省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希腊文铅饼(外国货
币),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这是张骞出使西域进使用的货币 |
B.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铸币技术东传 |
C.长安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
D.丝绸之路开通后,有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
右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高市。
从该图所反映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 B.坊市分置 |
C.边境贸易繁荣 | D.商业市镇兴盛 |
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4分)
材料二 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崇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崇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
(2)据材料二,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材料三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3)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4分)
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陈亮 …( )
A.重视商业的作用 | B.提倡重农抑商 |
C.重视农业的作用 | D.提倡农商并重 |
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
B.“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痃市,而间日一集,如阂疟之发,则其俗又以冷热发歇为市喻。”(《青箱杂记》卷3)这段话反映的是( )
A.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
B.宋代的城市发展速度很快 |
C.宋朝的草市有了明显的发展 |
D.宋朝经济没有能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