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隋朝开通了京杭大运河,把北方政治同南方的经济连接起来,经历五代十国的分裂以后,北宋恢复了这条南北枢纽,京师开封已日益依赖通过运河运来的南方米粮,漕运成为北宋朝廷的生命线。材料观点实际上说明了(    )

A.发展京师经济的重要性
B.京杭运河是北宋水路交通枢纽
C.建设都城防御的急迫性
D.国家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向南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甄说:“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两则材料反映了(    )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 B.我国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 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宋太祖曾发布诏令:“所在不得苛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这表明当时(    )

A.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
B.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C.商业税率比较低
D.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唐朝时在广州设置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清朝时则在广州设置“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以下各项是对这句话的概括,其中恰当的是(    )

A.中国古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广州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C.清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不断萎缩
D.中国古代政府完全垄断了对外贸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材料反映了(    )

A.汉代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
B.汉代贫苦百姓普遍通过经商致富
C.司马迁的重商思想
D.汉初工商业发展影响农业生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宋代,以往“厚往薄来”、“接以仁义”、“示以绥怀”的观念和企图通过海外贸易关系宣示皇家“声威”的虚骄心理有了转变,转向讲求实际的经济效益。这表明(   )

A.统治者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认识到了海外贸易的重要性
C.海外贸易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
D.闭关锁国政策不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筑城技术方面,宋以前的城市,城墙主要为夯土或版筑,城门多有木柱支撑而成。宋代一些重要城市开始包砖,明代城门包铁皮,筑砖拱门等。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民族矛盾推动中原防御体系的升级
B.火药用于军事导致筑城技术的改变
C.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的浮华之风
D.工商业发展刺激重农抑商政策强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埠之开,始多迫于条约,继则自保利权,轮舶走集,货物填委,其附近各地及与之关联者,罔不仰通商大埠之鼻息。而此通商大埠,又听命于世界各大商场……恒多不能自主。”材料表明晚清时期的商埠(   )
①既有被迫开放,也有主动开放
②带动了口岸附近地区经济发展
③逐步收回了被列强侵夺的主权
④成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接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约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
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旧唐书•食货志》记载:“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积十文重一两。一千文重六斤四两。仍置钱监于洛、并、幽、益等州。秦王、齐王各赐三炉铸钱,右仆射裴寂赐一炉。敢有盗铸者身死,家口配没。”这主要表明

A.唐朝初年确定了国家铸币的法定地位和标准
B.唐朝初年,秦王、齐王等诸侯有自主铸币的特权
C.唐朝铸铜业的显著发展,使货币发行量激增
D.隋朝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对货币需求量大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

A.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改变 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官府鼓励经商 D.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宋大官僚“张俊发收租六十四万斛。偶游后圃,见一老兵昼卧。询知其能货易,即以百万付之。其人果往海外,大获而归”。由材料可知(  )

A.南宋政府实行重商政策
B.地租主要形式为实物地租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主要货币
D.南宋商品经济发达,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