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
A.秦朝的太尉 | B.唐朝的中书省 |
C.宋朝的通判 | D.清朝的军机处 |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定《防夷五事》,建议清廷禁止外国商人在广州过冬,外商在广州必须住在行商的商馆内,由行商负责管束稽查。李侍尧的意图是( )
A.厉行海禁 | B.强化海防 |
C.以商制夷 | D.垄断贸易 |
在古代,抑制小商人的“贱商令”,各朝代一脉相承,反复颁行。但是如《汉书食货志》中所言:“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出现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是( )
A.古代法律不健全 | B.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C.封建制度不健全 | D.古代官商一体 |
晋商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下列中所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
史实 |
结论 |
A. |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
盐酒税成为当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
B. |
东晋雕塑家、画家戴逵,铚县(今濉溪临涣)人,擅长佛教雕塑,被誉为“中国式佛像之父”。 |
戴逵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洛神赋图》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
C. |
明清皖南棠樾牌坊群,每座牌坊都有情感交织的故事,如父慈子孝的,乐善好施的,守节的等 |
建立牌坊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封建宗法制统治 |
D. |
安庆内军械所的“内”至上含有以下几层含义:内部供应;内部使用;技术完全来自中国国内。 |
它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 |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
A.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
B.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C.会馆的产生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束 |
D.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场所 |
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映出
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
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B.经济中心的不断南移 |
C.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 D.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 B.明清的君主专制 |
C.浅议焚书坑儒 |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
说法,正确的( )
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
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
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 “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开始生产钢针 |
B.宋代出现中国最早的商标广告 |
C.宋代己有集原料收购、生产加工和批发贩卖为一体的经营方式 |
D.宋代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 B.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
C.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A.天津地区 | B.上海地区 |
C.苏杭地区 | D.珠三角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