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农业革命、商业革命、金融革命,还有信息革命、能源革命。那时租佃关系日益普遍……街市制取代坊市制,一批商业名镇开始兴起,城市的经济文化职能显著增强。”这一时期是
A.秦汉时期 | B.隋唐时期 |
C.两宋时期 | D.明清时期 |
在古代,抑制小商人的“贱商令”,各朝代一脉相承,反复颁行。但是如《汉书食货志》中所言:“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出现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是( )
A.古代法律不健全 | B.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
C.封建制度不健全 | D.古代官商一体 |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 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
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 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
据记载,绍兴六年(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建议,市舶司领班凡是能招引来外国货船、收取海关税达5万贯、10万贯的,据其数额相应提高级别待遇。阿拉伯客商罗辛贩来乳香价值30万缗,领班蔡景芳招徕外国货船,收税98万缗,都补了低级武官。材料说明
A.政府发展海外贸易是为了满足达官贵人对奢侈品的需求 |
B.市舶司的领班为了提高自己待遇而招徕外国货船 |
C.这一时期商品经济发达,人们崇尚洋货,追求奢华 |
D.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增加政府的国家财政收入 |
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从中也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 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 |
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 | 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 |
有学者把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的经济称之为“纯粹的自然经济’,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则是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湘”。这里的“新型经济”是( )
A.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
C.发达繁荣的宋元商品经济 | D.农村中雇佣关系的产生 |
唐太宗、康熙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出现这一局面共同的因素是
A.开放国度礼待外宾 | B.崇儒尊孔延揽汉族文士 |
C.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 D.经营边疆册封藏族首领 |
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 )
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 |
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 |
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 |
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
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官营专卖 |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 B.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
C.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