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内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的讲一件事,有的讲两三件事,共计3291件事情,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有效处理政务,明朝的措施是( )
A.设立中朝 | B.设立丞相 | C.设立殿阁大学士 | D.设立军机处 |
右图中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称为唐代八大城市。由此可以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 )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黄河流域迁移到长江流域
②扬州和成都成为超越两都的政治经济中心
③政治都会与经济中心重合的特征依然存在
④开放的对外政策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兴盛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斯塔夫里阿诺斯(L.S.Stavrianos)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
观察下面的图片或者漫画:
图1 秦朝“焚书坑儒” 图2 清朝“文字狱”
据此回答:
(1)试从产生背景、方式及影响等方面比较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清朝前期的“文字狱”。
(2)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两项措施进行评价。
中国古代商业是社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据此回答:
(1)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2)唐朝时期我国商业发展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
(3)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4)我国古代商业发展共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右图是《清朝军机处值房》图,从图片中我们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它提高了汉族地主和官员的权力 |
B.它开始就是政府的一个行政机构 |
C.建立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 |
D.它使内阁地位下降并名存实亡 |
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曹魏时废止铜钱,实行实物交易 |
B.战争破坏严重,政权更替频繁 |
C.科技水平停滞不前 |
D.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影响正常交流 |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徽商的谦虚 | B.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
C.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 D.徽商的虚伪 |
安徽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故乡,下列关于朱元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驾崩后庙号称“明太祖” |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小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折大钱一贯重十二斤。街市买卖,至三五贯文,即难以携持,动辄肩挑车载,民苦转贸重”。这种人民苦于交易现象最早得到解决的是
A.明清时期广泛使用黄金白银 | B.元代广泛使用纸币 |
C.宋代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 | D.春秋战国时期黄金白银开始用为货币 |
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B.发展 |
C.八股取士 | 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
下列有关中国农耕时代商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没有关系 |
B.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崛起,其原因之一是商业的不稳定性及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与当时强调耕战、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发生矛盾 |
C.唐朝仍坚持抑商政策,政府禁止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
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
右图为1979年甘肃省出土的东汉时期古希腊文铅饼(外国货
币),由此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这是张骞出使西域进使用的货币 |
B.丝绸之路开通后,西方铸币技术东传 |
C.长安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
D.丝绸之路开通后,有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