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康熙帝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太平盛世的景象。出现这一局面共同的因素是
A.开放国度礼待外宾 | B.崇儒尊孔延揽汉族文士 |
C.广开言路虚怀纳谏 | D.经营边疆册封藏族首领 |
“最高命令称上谕:一种是明发上谕,一种是寄信上谕。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受命令的人。譬如给江苏巡抚的上谕,直接寄给巡抚,旁人谁也不知道。……后来凡是紧要的事,差不多都用寄信上谕发出了。”清朝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B.做好政令的保密工作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加强对官员的监察 |
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 )
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
B.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 |
C.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
D.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
晋商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 B.秦汉时期 |
C.隋唐时期 | D.明清时期 |
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8日皇宫收到奏章1160件,共计3291件政务。“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 )
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 |
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 |
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
D.由议政大臣会议共议 |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
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
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 )
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 |
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
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下列有关唐代“草市”的
说法,正确的( )
A.有的乡村集市渐成地方商业中心 |
B.其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监管 |
C.使用纸币“交子”进行贸易活动 |
D.设有会馆这一商人活动场所 |
自宋代以来,影响中国古典文学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科举考试制度的发展 | B.知识分子的个人爱好 |
C.商品经济的发展 | D.封建统治者大兴文字狱 |
南宋学者叶适说。(三代)皆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到汉代始行抑商政策,他认为:“夫四民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叶适的观点是 ( )
A.宋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进商业发展 |
B.批判重本抑末的政策,该政策存在弊端 |
C.经济重心南移,促使人们经济观念转变 |
D.表明义利兼顾的观念成为当时主流思想 |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
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
侯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素,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官营专卖 |
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这一变化表明( )
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拜财神的习俗浓厚,浙江拜范蠡为财神,安徽徽州拜管仲为财神,江西拜关公为财神。这些,朝廷不但认可,还给予支持。这反映出( )
A.朝廷不反对宗教信仰 | B.朝廷藉此强化忠君思想 |
C.江南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商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