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A.蒋介石独断专行 | B.国民党一党专政 |
C.利用特务组织迫害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 | D.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结合 |
1924年10月,孙中山告诫国民党员:“来者不拒,所以昭吾党之量能容物,而开将来继续奋斗之长途。吾党之新机,于是乎在。彼此既志同道合,则团体以内无新旧分子之别。在党言党,唯有视能否为本党、为主义负责奋斗而定其优劣耳。”这表明孙中山
A.提出“三大政策” | B.维护国共合作 |
C.维护《临时约法》 | D.反对国民党分裂 |
下列关于红军长征的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 ②召开遵义会议 ③会宁会师 ④翻越雪山穿过草地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 | B.八七会议 | C.遵义会议 | D.中共七大 |
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在20世纪30年代,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实践过程是( )
①八七会议 ②秋收起义 ③南昌起义 ④开辟、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①②③④ | B.③①②④ | C.③②①④ | D.①③②④ |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内容包括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土地革命
③武装斗争 ④根据地建设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2015年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了俄罗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莫斯科红场阅兵仪式,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这支军队创建于( )
A.黄花岗起义 | B.武昌起义 |
C.南昌起义 | D.秋收起义 |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C.南昌起义 | D.“八七会议” |
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刊载:“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行不通的。假设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材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受斯大林模式影响颇大 |
B.在革命道路上党内存在分歧 |
C.坚持“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D.右倾错误在党内占据统治地位 |
毛泽东在1925年12月1日写成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写道:“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这说明( )
A.毛泽东对于革命的朋友和敌人尚未有清晰认识 |
B.毛泽东反对我党在革命中出现的机会主义倾向 |
C.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得到了所有革命阶级支持 |
D.毛泽东初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匪区”变迁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指
A.农村革命根据地 | B.沦陷区 |
C.陕甘宁边区 | D.解放区 |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闸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蒋介石的演讲反映出当时
A.全面抗战开始 |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