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   )

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这个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最早革命的主体力量是海外的留学生群体,还有一部分海外华侨和会党,与当时中国的普通民众没有太大的关系,更谈不上“主义”深入底层老百姓的问题。中国革命最终还是从“精英革命”
转向了开始重视深入民众的“平民革命”,开始指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革命道路开辟 D.抗日战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对1927—1937年的中国历史有如下的总结:“然则此时人民已受军队劫掠,索饷之士兵则由将官一声叱咤而处死刑,此时此刻公私权利是否存在?若是蒋介石专制独裁,则冯玉祥、阎锡山与唐生智可以算作民主之发言人?所以,历史学家至此已别无他法,只有如蒋廷黻之相信中国无从避免独裁。蒋介石之作为可以在将来诱导出来一个民主体制,此刻却不能立即成为民主。”对此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

A.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践踏民主体制,是历史的反动
B.蒋介石专制独裁错过了建立民主体制的历史机遇
C.蒋介石的专制独裁是历史的产物
D.在当时民主和专制独裁斗争激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9月,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更改校名是基于中国(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井冈山 “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 (  )

A.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B.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C.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79年前,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与这两件事件有关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里,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后,毛泽东拒绝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他说:“我不愿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随即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根据会议精神回湖南发动和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这次会议应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西柏坡会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包括①武装斗争 ②创建红军 ③土地革命 ④根据地建设(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一份信函,对此信函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此信函写于国共对峙时期
B.“紧急会议”指的是“八七会议”
C.“暴动计划”基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贺、叶军队”是指南昌起义部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孙科、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吴玉章、何香凝、唐生智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他们在这里共作出200多项重要决议,内容涉及整顿交通、金融,处理劳资纠纷,惩治土豪劣绅等。“这个政府”是指

A.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 D.武汉国民政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多民族政权的并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