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实行避讳制度,即晚辈对长辈、臣下对皇帝不能直书、直呼其名。此制度旨在

A.维护皇权独尊 B.倡导尊老爱幼 C.强化尊卑等级 D.凝聚血脉亲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向西方学习,解放思想,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孜孜不倦地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鈺《改变中国》
材料二 今日国势,危险极矣,仁人志士,奔走骇汗,大声疾呼,日谋所以救亡之法。愤于国力之弱也,则曰讲求武备;痛于民生之窘也,则曰讲求实业。政体不更,宪法不立,而武备、实业终莫能兴也,则曰讲求政治,讲求法律。民智不开,民气不伸,而政治、法律卒莫能变也,则曰讲求学问,讲求教育。……今日外患之侵,急于星火,而我始讲求学问,讲求教育,呜呼晚矣!
——《与同志书》原载《游学译篇》1903第七期
材料三 这个古老的文化是在变,并向现代化的方向亦步亦趋的在变。但它却没有听从任何人或神的指示去“摇身一变”。相反的,这是在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变。任何力量都不能阻止它向前变动,任何力量也不能“揠苗助长”强迫它跳跃前进。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1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当时社会上“救亡之法”有哪些?你认为实现救亡的前提是什么?(7分)
(3)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为什么说“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止它向前变动” ?(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瑞士史学家布克哈特曾经说过:“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材料二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请回答:
(1)三则材料所反映欧洲思想史上的三次运动分别是什么?每次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思潮关系如何?
(3)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社会原因及影响是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共同点是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部分官僚、地主、商人开始引入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契约工人作为劳动力,投资于近代企业。这样的企业具有基本的资本主义生产特征,分散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有别于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这便是最早的民族资本主义。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以振兴实业为目标,设立实业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后的10年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1913年中国现代工业企业共有698家,资本总额33082万元。到1920年,现代工业企业达到1759家,资本总额50062万元。另据估计,中国现代工业1914~1920年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3.8%,面粉、卷烟等轻工业年增长率超过了20%。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三  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加上工场手工业产值是20.5%。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也只占工农业产值的17%,加上工场手工业是23%。而在这少量的现代工业中,民族资本经营的又是非主体部分。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时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一直是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心。西方不仅具有发达的政治经济结构、军事组织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而且还塑造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交往方式,在推进人类迈向工业文明、实现世界现代化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自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逐渐取得了对非西方世界在力量、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全面优势。
——金灿荣《告别西方中心主义》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苏、英三巨头在前苏联的雅尔塔举行决定世界形势的最高级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其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判。美国希望前苏联早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从而减少日军对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向罗斯福提出:把中国新疆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租借中国旅顺港;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外蒙古独立。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 由于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仍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各国开始兴起对“中国模式”的赞赏。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有众多学者也纷纷建言,提出了诸如“两国集团”、“中美国(chimerica)”、“中美共治”等理念和主张。对此,中国政府有着清晰的认知。温家宝总理在与奥巴马总统会晤时就明确表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
——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多角度分析“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成为国际体系的中心”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请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   )

A.民主革命第一枪 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
C.自由尽是新风尚 D.世界风暴新源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推动民主与法制建设最重要的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是什么?它对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归属作了怎样的规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根据材料二,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
——刘少奇
(3)材料三是“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批斗时说的一番话,读了它,你有何感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1年时说:“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这表明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极格局解体
C.单极格局形成 D.多极化趋势出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孙成本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请回答:
(1)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什么相同点?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
(3)从国内国际方面说明日本明治维新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我国小说戏曲繁荣兴盛,其所具有的特征是
①小说创作繁荣,戏曲丰富多彩
②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批判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年代
科技发明
(件数)
中国科技发明
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
件数
百分比
件数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中国的世界记录》)

类别
数学
天文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特点,并举出一例中国古代影响世界的科技成就。
材料二 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在这批巨人当中,排在最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妇孺皆知的人,他就是艾萨克·牛顿。
——《大国崛起》
⑵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把牛顿“排在最中心的位置”。
(8分,史实4分,历史结论4分。要求史实与历史结论一致。)
材料三 下列是两幅反映现代中国科技成就的图片

③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哪些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请你再举一例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哲人苏格拉底认为人类
的第一要务是“认识自己”;著名学者柏拉图认为人类的正确目标就是在自己的灵魂中发现理念,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人类是最高级的。
⑴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内涵。
材料二 以启蒙运动为先导,近代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建立了新的政权体制。
⑵试说明这些新体制体现的启蒙思想的核心内容。
材料三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再现了青年学生宣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爱国形象。有人认为,这也体现了当时中国青年的思想解放。
⑶试说明这种思想解放的文化背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