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材料一 昔者桓公问管仲曰:“寡人请问度地形而为国者,其何如而可?”管仲对曰:“夷吾之所闻,能为霸王者,盖天子圣人也,故圣人之处国者,必于不倾之地,而择地形之肥饶者,乡山,左右经水若泽。内为落渠之写,因大川而注焉。
——摘编自《管子·度地》
材料二 隋唐两朝是史家津津乐道的中国城市发展的黄金时期,雄伟的长安城内外三重城墙,周回八十余里,相当于今天西安城的九倍还多。宫殿、官署都被围在宫城和皇城的高墙之中,坊区排列纵横有序,被南北十四条大街和东西十一条大街分割成棋盘状,市区则被固定在东西两区,有墙隔断,与坊区分开。按规定,坊区是居住区,市区为商业区,一切商业活动都规定在市区进行。
——摘自《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城墙》
材料三 江南地区自唐宋时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明中叶以后,当地传统市镇的军事及行政机能渐趋退化,商业机能日渐凸现,其规模和数量远超过宋代。至盛清时代,市镇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市镇和农村之间逐渐形成一种生产与贸易的连锁体,构成市镇网络。
——摘编自《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概说》
(1)根据材料一,指出管仲论述的主题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布局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中国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改革开放不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融入到国际经济体系中去。为此中国应对时代主题的举措是

A.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恢复关贸总协定成员国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文书、官员来往及运输等中途暂息、住宿的场所,到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全部裁撤,已有4000年历史。它在中国近代消失的主要原因有
①近代社会经济衰退难以支撑其庞大消耗
②近代西方通讯设施的传入
③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影响
④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改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1980、1996年世界不同类型国家进出口依存度表。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国家类型
时间
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
入国家
中低收
入国家
低收入国家
1980年
30%
43%
42%
30%
1996年
40%
52%
52%
42%

A、国际贸易总体发展缓慢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区域经济集团化削弱   D、各类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德国经济学家路德维希·艾喻德指出:“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这表明他主张

A.实行大规模国有化改革 B.取消市场调节作用
C.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D.市场与计划相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罗斯福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罗斯福希望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解决的问题是

A.扩大生产 B.开拓世界市场
C.促进消费 D.通货膨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提高制成品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后,许多国家立刻通过增加美国产品进口关税来加以抵制。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后果是

A.各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空间
B.国际贸易额下降,进而加剧经济危机
C.各国工业迅速恢复并提供众多就业岗位
D.各工业国找到了克服经济危机的出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6年,《申报》报道:“火车为华人素所未见,不知其危险安妥,而(乘客中)妇女及小孩竟居其大半……坐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A.火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出行方式
B.报道者对人们的行为持批判态度
C.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中国人已普遍接受了工业文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著名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中曾说过,女人穿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这说明近代女子穿旗袍

A.体现了女权主义色彩 B.是一场服饰根本革命
C.隐藏离效忠满清思想 D.是民国教育改革的结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81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打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句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20世纪80年代的深刻印记。下列同样可能成为同时期“深刻印记”的是

A.居民凭票购物
B.大庆工人为第一口油井欢呼
C.召开公私合营庆祝大会
D.建设浦东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文明史纲》中对新中国的税收做了一些调查,根据1952年以来官方提供的有关税收的数字,可以注意到如下一些递增级数:

年份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税收
100
114
128
128
145
154
206
249

以下对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与完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②“一五”计划的有效实施,工业生产得到长足发展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当家作主意识增强
④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对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由此可得出“宁波帮”发展迅速的原因可能是

A.引进西方工商理念 B.诚信经营
C.与外商进行勾结 D.依靠封建权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