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执政官克利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中国秦始皇以郡县制代替了分封制。两者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主要在于
A.都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
C.都打破了贵族政治的影响 | D.都缓和了社会矛盾 |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雅典有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
C.少数奴隶主贵族享有雅典民主 |
D.奴隶通过“解负令”享有民主 |
以话本小说为代表,民间通俗文学在宋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推动这一发展的因素有
①城市经济的发展 ②思想界的活跃 ③印刷术的进步 ④娱乐场所的增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熹平石经”是东汉熹平年间,为正定六经文字而镌刻的,因用一种字体书写,又称“一体石经”。下图为石经部分残石的拓文。下列围绕石经的说法,有误的是
A.残石上文字的字体应为隶书 |
B.反映了东汉思想的繁荣活跃 |
C.有助于研究儒学文献的演变 |
D.是研究汉代儒学第一手资料 |
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
A.活跃了人们的思想 |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
C.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 D.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
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chǔ)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材料中的习俗
A.起源于明朝中期 | B.流传于中国北方 |
C.受外来文化影响 | D.受宗法制的影响 |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
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
D.反对机会主义 |
某部历史著作写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C.《新民主主义论》 |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
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 |
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 |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 |
鲁迅先生曾说:“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以下“鞭子”与“动弹”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传播民主与科学思想 |
D.甲午中日战争——维新变法,救亡图存 |
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B.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
D.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民族危机 |
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 是
A.民族主义 | B.政治民主化 |
C.社会主义 | D.经济全球化 |
以下是博希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类别 |
1860—1899年 |
1902年—1904年 |
||
数量 |
比重 |
数量 |
比重 |
|
哲学、社会科学 |
123种 |
22% |
327种 |
61% |
自然科学 |
162种 |
29% |
112种 |
21% |
应用科学 |
225种 |
41% |
56种 |
11% |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C.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