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继社会制度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之后,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第三次重大抉择。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分组进行研究
第一组同学研究“更加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过研究,大家形成了几点共识。
(1)作为小组发言人,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完成下表格式报告。

共    识
《经济生活》知识
①必须重视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
依据:
②发展生产是促进消费的根本途径
依据:
③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促进消费的重要环节
依据:
④消除居民后顾之忧是促进消费的重要条件
措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举例)

 
材料二 由于多方面原因,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偏低,消费不足,说到底有三个原因:一是“没钱花”,居民收入及财富分配都存在问题;二是“不敢花”,凡大民生问题,包括教育、住房、医疗、社会保障仍未臻完善,抑制了人们在一般消费支出上的积极性;三是“有钱花不掉”,自己想要的消费品、想要的服务,社会上没有,或者不方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2)请你结合上述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如何使居民“有钱花”、“敢花钱”、“花掉钱”提出你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   份
1978年
1990年
1994年
1996年
2005年
2009年
基尼系数
0.18
0.34
0.37
0.424
0.45
约0.46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
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提出:要规范分配秩序,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从经济生活角度谈一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中国社会的公平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新年伊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用工荒”。在我国总体就业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众多企业手握订单却招不到工人。某班同学就“用工荒”现象进行深入研究。阅读下列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具有专业技术等级的专业技师严重短缺,技能等级越高,短缺程度越严重。其中,对一级技师的需求量是供给量的3.2倍。同学甲在探究“用工荒”的原因时,找到以下几则材料。
(一)一家大工厂招收开机床的工人,开出60元到80元一天的工资,但是要求能看懂机床构造图,由于劳务市场上没几个人能看懂,所以招不到工人。
(二)80后的小王在一家玩具厂做生产工人,半年后她顶不住车间的高温和长时间加班还不能及时获得报酬的困难,于是辞职回家。
(三)某工厂招聘普通技工,大学毕业生李某说:“也知道好的技工挣的比白领多,但说实话,我是不愿意再回头去做工人的。”
材料二 同学乙在网上看到某专家的观点,专家指出,除了全球经济步入复苏等因素外,企业升级速度与工人更新换代速度脱节、企业提供的职位及薪酬待遇无法留住“新生代”工人,则是导致“用工荒”的更深层次原因。
(1)“用工荒”会给沿海地区带来什么影响?  
(2)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该怎样解决目前的“用工荒”问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是中国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网购成为网络经济中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网络购物的优势开始凸显,并带动包装、物流快递等多产业发展。这体现了网购消费

A.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B.将改变人们的生产和娱乐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C.作为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成长
D.能够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够提高劳动者的质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对外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与此同时,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越来越多。对此,我们要
①深入研究和充分利用世贸组织规则      ②制定应对反倾销和贸易摩擦的策略 
③了解行情,提高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 ④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6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扩大了监察对象的范围,强化了监察机关在保护举报人安全上的责任,增加了监察机关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组织协调、检查指导政务公开工作和纠风工作两项职责。这些修改更有利于
①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③完善行政系统外部的监督            ④预防腐败以保证清正廉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是伟大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成功、成才仍有重要的启示。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
①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必须依赖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③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④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穿棉布衣服还是化纤衣服?坐电梯还是爬楼梯?开车还是走路?在一部分人眼里,这不再是随机的选择而是严肃的生活态度问题,因为他们追求的是“低碳”的生活方式。目前,有许多人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②人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   
③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              ④不同生活态度决定了不同的生态价值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说明    

A.矛盾就是对立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际联盟曾以“大象”为题征文,英国人写了《英国统治下非洲的猎象事业》;法国人作了《大象的恋爱》;意大利人哼着《象呵象呵》的诗句;而波兰人则写了《波兰的主权与象的关系》。这说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D.文化影响人们的政治活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羊是广州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仙羊赠穗的美丽传说一直流传至今。广州亚运会创作的吉祥物“满满”,便采用了“羊”和“穗”这个能给大家带来幸运的吉祥之物,羊手里握着谷穗将神话故事再次重现在人们面前。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定的继承性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根本途径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 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不读书,穷者穷根难断,富者富不长久。”读书是个人家庭和国家的希望。我们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下列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文化能使一个国家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都能塑造人,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