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近年来,《亮剑》、《潜伏》等“红色”剧作,从新的角度诠释革命英雄人物,顺应了当代观众的审美要求,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如何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广东省“两会”近年的议政热点。
材料三 上海世博会上,各国展馆纷纷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采,如丹麦“小美人鱼”、卢森堡的“金色少女”像……同时,许多外国展馆也都嵌入了中华文化元素,如意大利馆的“福”字,挪威馆的“中国红”……
(1)描述材料一图中所示的经济信息;它启示我们应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推动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应承担什么职能?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为什么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4)探讨《亮剑》、《潜伏》等剧的成功,有人认为“创新就是否定,否定就是要敢于抛弃过去的一切”。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驼峰航线”增进了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但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意识形态等原因,美国政府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采取既接触又遏制的对华政策,从而使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既相互借重与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杂状态。运用所学的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中美关系的曲折变化说明了什么?
(2)依据我国的外交政策,你认为应怎样处理当前复杂的中美关系?
2009年12月30日,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出台,有效地推进了新农保的试点工作。新农保试点的启动,使沿袭几千年的农民“养儿防老”的传统,将逐渐被具有基本性、公平性、普惠性的新农保制度所取代。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是党中央、国务院继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着力解决农民“老有所养”问题的又一重大惠农举措。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新农保试点工作。
(2)结合材料谈谈江苏省政府应如何做好新农保试点工作。(8分)
“种菜”、“偷菜”来自一款当下最热门的游戏,深受白领喜欢。据2009年9月4日《浙江日报》报道,7月在浙江,有两名政府公务单位的工作人员因上班时间上网玩“种菜”游戏被辞退,“种菜门”由此引发了公众对网络游戏的理性思考。
请说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并简要谈谈针对该问题的解决办法。
发展新兴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经验和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有何启示。
材料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国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
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据测算,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均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第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30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
(2)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
医疗卫生事业关乎千家万户,是重大民生问题。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是医疗卫生改革的基本方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三十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变化
|
改革开放初 |
2007年 |
人均寿命 |
68.2岁 |
73岁 |
千人口医院床位数 |
1.94张 |
2.63张 |
全国医疗机构诊疗总人次及人均诊疗次数 |
10.1亿,人均1.1次 |
28.4亿,人均2.2次 |
政府和个人卫生医疗支出占卫生医疗总支出百分比 |
36%,21% |
18%,49% |
注:人均寿命是反映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均医院床位数反映医疗供给。人均诊疗次数反映医疗需求。
表2:三十年医疗卫生改革探索
阶段 |
主调 |
内容 |
第一阶段 20世纪90年代 |
谁为主导 |
围绕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两种路线激烈争论。 |
第二阶段 2000年—2004年 |
看好市场化 |
“市场化”的医院改制,医疗效率和水平提高,但公平性日益失衡。 |
第三阶段 2005年—2007年 |
医改变奏 |
面对医疗公益性不足,指出“市场化非医改方向”医改定基调;政府将承担基本公共医疗。 |
第四阶段 2008年至今 |
新医改启动 |
2008年,《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2009年1月,国务院通过新医改方案,规划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
材料二 新医改最终目的就是要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1)根据材料一中表1反映的主要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说明当前我国政府进行新医疗改革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分析我国三十年医疗改革探索过程。
(4)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说明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要坚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
材料二:H 省GDP和新兴产业发展示意图。
注:2009年该省六大新兴产业形成了新的消费需求,销售收入增长26%,明显高于工业平均增速,产业规模超过1.5万亿元,占全部工业销售收入的21%,成为全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大亮点。该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和5.1%,成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完成总量减排指标的省份。该省出口贸易与其他地区相比,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相对较小。
材料三:H 省财政设立20亿元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引导资金,向发展新兴产业倾斜;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增加到每年21亿元,其中70%以上用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组织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1)根据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创新”的理论依据,并从哲学角度说明创新的
社会作用。
(2)结合材料,分析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对政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全国GDP排名前三位省市相关情况统计
省份 |
实现生产总值 |
投资 |
实现消费额 |
外贸总额 |
GDP含金量全国排名 |
|||||
亿元 |
增长% |
位次 |
亿元 |
增长% |
亿元 |
增长 % |
亿美元 |
下降% |
||
广东 |
39081.59 |
9.5 |
1 |
13353.15 |
19.5 |
14892 |
16.3 |
6111 |
10.8 |
8 |
江苏 |
34061 |
12.4 |
2 |
18751.6 |
24.5 |
11484.1 |
18.9 |
3388.3 |
13.6 |
23 |
山东 |
33805.3 |
11.9 |
3 |
19031 |
23.3 |
12363 |
19.1 |
1386 |
12.4 |
28 |
注:GDP含金量(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人均GDP。
材料二:山东省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落实“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繁荣文化作为推动富民强省建设的重要举措,推动齐鲁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2009年文化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增长15%以上。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山东经济发展的认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重视文化建设对山东经济发展的意义。
(3)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山东省政府提出,2010年将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在谋长远、抓重点上有新推进,充分利用发展中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坚定信心,又要足够估计困难和挑战,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简要说明省政府工作思路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一:2009年9月26日《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实施后,财政部门将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积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努力落实并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大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振兴发展。
材料二:2009年,按照中央关于“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关注民生,越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理念和要求,在财政收入增幅明显下降的形势下,中央财政积极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投入,初步安排“三农”支出7161.4亿元,比2008年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材料三: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经济经历了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我国政府及时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大规模增加政府公共支出、以建设民生工程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上,又反映在采取一系列减税措施、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上,增强了各方面抵御危机的信心和能力。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运用相关知识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材料一:中新社北京2008年3月6日电,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6日公布的调查显示,1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1.3&,北京、上海、深圳新房价格同比涨幅均超1 成。国家发改委透露,国家要进一步加大供需双向调控力度,调整完善有区别的信贷、税收政策,形成合力,稳定房价。
材料二: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2月23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各0.27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宣布,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1)材料二说明什么经济学道理?
(2)如何运用货币、税收政策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
今年,职场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成为图书市场的畅销书。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也受到热捧,票房冲破亿元大关。同名电视剧也即将开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述小说主人公先后在中、美、欧等多个不同企业文化的公司工作,中资企业重人情,西方企业重制度。日久天长,原来性格相似的朋友由于在不同企业中工作,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竟有了天壤之别。由于频繁的业务往来,中西方企业相互借签,产生了“中西合璧”新的企业文化。
材料二:《杜拉拉升职记》在谈判到工作目标设定时用了SMART原则来概括:部门的目标要和相关部门的目标相配合;在设置目标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力、工作性质设置适当的难度;量化达成目标所需的每个步骤。
(1)材料一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2)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材料二中的“原则”进行分析。(15分)
2011年,假设小张成为新当选的全车人大代表。阅读材料,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注:从1978年开始的30多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均增速和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分别超过9%和7%。
材料二:小张在人大会议期间,从网上看到有人说:人大和政府同属国家机构,因此应和政府保持一致,对政府的提议人大代表只需举手赞同就可以了,在网上他对该错误观点进行了批驳。
(1)小张在准备会议提案时须对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进行归纳,请你帮忙简单总结。
(2)小张在起草提案前调研时,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分配不公平”已成为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他决定向人大提交一份解决该社会问题的提案。结合《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帮他在提案中列出解决分配不公平问题的一些有效措施。
(3)材料二中,你认为小张驳斥网上错误观点用到的理由是什么?
发展新光产业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走出金融危机的共同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每一次大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科技的新突破,进而推动产业革命、催生新兴产业,同时也成就了某些大国的崛起。当前,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支撑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导,力求抢占经济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比如,美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产业;欧盟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要实现实施“绿色汽车伙伴行动”“能效建筑伙伴行动”和“未来工厂伙伴行动”等。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上述经验和措施对推动我国经济振兴有何启示。
材料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要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更加注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要突破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国融合等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努力占领国际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另一方面,要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合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幅提升农业、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我国在三大产业结构调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
推进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保持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45.6%,而欧美发达国家则达到或超过80%。据测算,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均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而第增加1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城镇人口将新增3亿多,这意味着超过30亿元的内需驱动力,将极大解决我国内需不振特别是农村消费乏力的问题。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推进城镇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增强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做到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
(2)结合材料三,运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二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