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美国的联邦制、两党制、三权分立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体的典型。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政治现象
实现的制衡
范例:利益集团
不同社会群体间,社会与政府间的权力制衡
联邦制
 
两党制
 
三权分立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迅猛发展的经济画卷中,先后出现了“苏南模式”“珠江模式”和“温州模式”。这三种模式不仅推动了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成就了各自的经济“神话”,也成为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典范。

(1)图c所示地区的企业区位,按投入的要素看,多属于指向型工业;该地区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在国际市场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主要的优势是    
(2)近年来,欧美国家多次发起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图c所示地区商品的出口也受到了影响。请结合意大利发展新兴工业的经验,谈谈该地区应该如何发展乡镇企业。
材料二 浦东位于黄浦江和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早在1918年,面对这片荒土,孙中山就曾感慨:“如果浦东发展到浦西的水平,那中国就不得了了。”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也表示了同样的期待,“浦东是一块处女地。”1980年初,《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一条新闻《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一针见血地道出了上海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滞后的窘境,上海“不就像只光下蛋不吃食的老母鸡嘛;工业总产值全国第一、劳动生产率第一、上缴国家税收第一……但上海人均道路面积全国倒数第一、人均居住面积倒数第一、三废污染倒数第一……”。该报道在上海引起强烈反响;上到政府高层下到普通市民对改造上海、振兴上海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振兴上海的最好途径莫过于开发浦东。当时上海官方和经济理论界普遍认为,开发浦东至少有两方面意义,一可为上海城市建设探索新路,以老区带动新区开发,以新区带动老区改造;二可作为上海经济向外向型转变的重要窗口,加快上海与世界经济“接轨”。
材料三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浦东开发,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材料四  18年前,浦东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开发区,比深圳晚了10年;开发时,中国正逢经济的重大转折,国际舆论对它投怀疑票;它基础差,与大上海繁荣的外滩隔,却是农田遍布。18年后,浦东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3)结合材料二、三、四,概括开发浦东的背景。并指出开发浦东存在哪些有利条件?
(4)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对邓小平“出牌顺序”的理解。
(5)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我国经济发展的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带动经济全面发展。温州模式的特征是以个体经济家庭经营为起点,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核心,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经济学家们认为,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在启动期其实是别无选择的。早在计划经济时代,苏南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国有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人才都被本单位锁在笼子里,苏、锡、常地区占尽了上海星期六工程师的便宜,成为上海智力及技术技能资源的强辐射区。而作为海防前线的温州,一无国家投资,二无集体家底,远离大中型工业城市,连弱辐射的光也沾不到。能吃苦的温州人只能选择以家庭作坊和小商品专业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以离土不离乡的家庭工业和离土又离乡的千军万马闯市场的自产自销方式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材料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苏南、温州两个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区其实一直在不间断地修正自己原有的不适应市场、效益低下的旧模式。在国内市场日益国际化的残酷竞争中政双脱颖而出,形成了新苏南、新温州模式。最近几年,苏南、温州模式被两地人民不断地填充新内涵——都在转向股份公司为主的现代企业,都在努力挤占国际市场份额,都在挺进高科技,二者之间差异趋于淡化、模式趋向同化随着经济转型成为趋势。
材料七2008年l2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指出珠三角地区要与港澳紧密合作、创新国际区域合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和品牌——辐射带动能力进二步增强,形成以珠三角为中心的资源互补、产业关联、梯度发展的多层次产业圈。
(6)材料五与材料六中对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进行了比较与分析,试分析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
(7)试分析材料七中《纲要》的要求所体现的经济常识道理。

来源: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2008年l2月1日起,家电下乡工作在全国l4个省市区展开。按照政策规定,对农民购买彩电、冰箱(冰柜)、手机、洗衣机等四类产品,按产品销售价格的l3%给予财政资金补贴。据测算,4类补贴产品在全国实施家电下乡4年,可实现家电下乡产品销售4.8亿台,累计可拉动消费9200亿元。
材料二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由2008年年初的“双防”到年中的“一防一控”到如今的“保增长”。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材料三  200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8年12月8日至l0日在北京举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成为会议主题。会议提出,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持续发展能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动力,加强社会建设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会议指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工夫,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把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作为保增长的强大动力,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的?
(2)请用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观点,说明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频繁变化的哲学依据。
(3)简要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政治常识道理。

来源:2009年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二模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品《钟点工》里的女主人公曾说过一句经典台词:“你瞧我浑身上下净名牌,美国著名歌
星麦当娜穿啥我穿啥。”这种跟风随大流、追赶潮流的现象是          心理引发的消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制定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党中央、全国政协在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后,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这一《方案》,同意将《方案》提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批准这个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形成及审批过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请尝试对此做出说明:
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看,中国共产党是                                 
                                                                           
从人民政协的职能看,人民政协履行                                
                                                                    的职能。
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税收收入的基本特征包括           、            、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品的价值量由                 决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针对如何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同学们提出了如下观点。请运用“收入与消费的关系”的知识,说明观点背后的经济学道理。

观  点
经济学依据
应大力发展经济
 
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大型住宅区由于交通配套不合理,居民饱受出行困难的困扰。居民小张找到市人大代表老王反映自己的苦恼。老王和其他人大代表深入实地考察,并把意见反映到市政府。市政府很快把该住宅居民出行难的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予以解决。
阅读材料,以“假如我是人大代表老王”为题,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政治生活》知识
我将履行什么职责
 
(1)
这个职责的来源是什么
 
(2)
履行这个职责有什么重要意义
 
(3)
作为人大代表,我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4)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于2011年10月15日至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
(1)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_____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决定党的______于2012年下半年在北京举行。
(2)为提高上海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2011年上海相继免费开放了一系列公共文化场馆。请写出两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贸易方面的表现,就是主张对外贸易的自由化,反对对外贸易垄断和政府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斯密这一主张的理论来源在于他批判重商主义时提出的对外贸易优势原理。为了论证对外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斯密提出了绝对成本学说。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斯密如何运用绝对成本学说解释对外贸易的必要性?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H企业利用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有选择地兼并某些处于亏损状态的企业。实现了低成本扩张。目前,H企业已经在湖北、广东、贵州等地建立起控股公司,-产品涉及到家电、信息、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真正收到了"l+l>2"的经济效果。
材料二: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1)根据材料一,分析H企业能够实现"1+l>2"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发达国家为挽救本国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带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如美国要求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在公共工程施工中必须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法国要求接受政府救助金的企业不得向国外转移生产;德、日等国对本国重点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政策。针对这些现象,一些国际组织在相继召开的会议上,强调要反对和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然而,这一努力至今没有收到预期效果,贸易保护主义还在继续蔓延。
材料二: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订之时,全世界的平均关税率超过40%。后经多轮多边贸易谈判,到1995年,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4%,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关税率降为1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关税率继续下降。与此同时,世界贸易总额则从1947年的500多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42110亿美元。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国际组织”的有关知识,简析西方发达国家所出台的政策错误,并说明国际组织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效果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三,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阐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道理。

来源:2009年浙江文综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38.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同时我国工业自身存在发展方式粗放、产能过剩等问题。“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成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材料一: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总额高达4万亿元,为期2年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

材料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GDP增长8%的目标,政府最近连续发布了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简要说明政府怎样使这4万亿元更好地发挥作用?
(2)“扩内需”就是积极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可以带动中间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有效和稳定持续。
为什么说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3)运用经济常识,谈谈国家为什么要提出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4)材料一、二中实施的经济措施体现了量变与质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来源:综合题 金融危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1)结合材料分析安徽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现实经济意义。
(2)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3)请你结合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就怎样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