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当今势在必行的一个趋势。各国也纷纷制定了不同的能效标准,来倡导节能产品的研发。2007年我们国家空调的耗电已经到了一千六百亿。2007年的耗电,是2002年耗电的两倍,空调节能是一个非常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消费者购买空调的时候关心的要素中,第一省电关注率达77%,第二关注的是服务质量,第三关注的是品牌。海尔空调从1993年已经开始了节能技术的研究。1993年在国内推出第一台变频空调,1998年推出第一台直流变频,2000年获得第一张节能证书,并开发了全新的能源性产品,获得了美国能源之星的标志,04年在欧洲获得了“欧洲A级节能之星”。08年7月11日,海尔发布了最新研发成果——“智能调速省电技术”,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机构Intertek为颁发欧洲001号节能认证。针对上述经济现象,你认为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普遍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一方面,有的人花10万元天价买一盒月饼,有人乱吃野生动物,也有的人宁肯一掷千金一顿饭,却舍不得花几十元钱订购一份报纸;另一方面,城市和农村也还有为数不少的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材料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总结国际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经验,面向新的发展阶段所做的重大战略选择。节约型社会是针对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现象而提出的“发展治理理念。”建设节约型社会并不是不要人们消费,更不要求人们压缩必要地消费和反对改善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是提高合理正当的消费,实行文明消费。是要把生活消费控制在改善生活质量的同时,实现资源的“最大效用”。
材料三: 奥运会前夕,北京、天津、上海、沈阳、青岛、秦皇岛、香港七个2008年奥运会城市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日前向全社会再次发出“迎奥运、讲文明、营造和谐消费环境”的联合行动宣言,表示要积极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在广大消费者中开展消费者教育工作。尤其开展科学消费、理性消费、文明消费、可持续消费教育,以奥运为契机,提升消费者素质、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
(1)分析材料一中的消费行为。
(2)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谐消费,文明消费对公民个人有什么要求?
材料一:自1998年以来,我国各地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扬,许多地方的住房价格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为了抑制房价,2006年4月28日央行再次上调房贷利率,5年期以上利率提高到6.39%;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出台六项措施调控房地产。2007年9月,央行、银监会发布第359号文,要求提高第二套房首付比例。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2008年5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2%,涨幅比4月低0.9个百分点。这是继2月份后,房价涨幅第四个月出现下降。全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
请分析房地产价格回落对消费者和房地产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最普遍最平和又极富营养的苹果大受老百姓的欢迎。6月初,苹果的批发价格一般为3元一斤。6月中旬,由于受季节时令鲜果大量上市的影响及今年新的苹果即将上市的影响,去年库存下来的苹果价格最好的卖2.2、2.3元,差的则只能卖到1.5元,与几天前相比,其批发价每斤整整下降了1元钱。 问:一个月中,苹果批发价格的变化能够说明什么?
材料一: 2004-2007年江苏农民人均收支状况(单位:元)
材料二:由于农产品价格上涨,2007年我省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农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 加,但流通环节的弊端及农资涨价吞食了农产品涨价带来的一部分收益。与此同时,因食品等价格上涨,农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费额在增长,实际购买量下降。同年,苏南、苏中、苏北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针对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民生活消费水平。
材料一: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是如何体现矛盾分析的方法的?
某校高二(5)班学生围绕“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课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深入该县某村,收集到以下数据:
村民人均年收入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农村社会事业
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懂技术的农民占农民比重 参加各类社会保险比重 患病就医率
2000元 6年 10% 5% 60%
(1)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请你从哲学角度提出一个研究性课题,并简要写出选题的哲学依据。
[例]课题: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哲学依据: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研究课题:
哲学依据:
(2)该班同学就建设新农村的设想这一话题采访了该村村民委员会主任,村主任谈到:村委会决定在2007年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整洁”的要求,用一年的时间强制村民搬入中心村,按统一标准建设别墅式小洋楼,修建村庄大道,率先建成新农村。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村长的设想进行评价。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灾情牵动着无数华夏儿女的心,某校高三(12)班学生围绕“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主题开展了一次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景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工作。就在全世界还在惊诧错愕的时候,中国总理在三小时后直达灾区最前沿;胡锦涛总书记亲临灾区,慰问抢险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雷霆万钧奔赴现场,各军种十万大军迅速集结灾区。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务院决定对因灾死亡人员的家属每人发放5000元抚慰金。
(1)请你谈谈“抗震救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哲学依据。
情景二:汶川地震中温家宝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底蕴,阐释了这个民族的不屈精神,地震让我们整个民族觉醒,让我们整个国家的凝聚力空前提升。是的,四川地震,让中华民族塞翁失马!
(2)从温总理所引用的四个字“多难兴邦”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哲学道理?
情景三: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让我们感动的英雄人物。为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授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等320个集体“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追授雷勇等5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授予蒋敏等517名同志“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
(3)抗震救灾英雄人物的事迹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价值启示?
图一: 2008年7-12月份中国外贸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受其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图二: 2008前三季度我国GDP增幅走势
注:据相关部门预测,我国第四季度GDP的增幅将继续走低。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图一: 2008年7-12月份中国外贸出口情况 (单位:亿美元)
注:200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席卷全球,受其影响,我国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图二: 2008前三季度我国GDP增幅走势
注:据相关部门预测,我国第四季度GDP的增幅将继续走低。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对上述图表的分析,你发现中国经济发展中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材料三,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决定》指出,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江苏是文化大省,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我们应怎样发展农村先进思想文化?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材料二:《决定》指出: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层矛盾突出。农村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不健全;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耕地大量减少,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等。
材料三,促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决定》指出,要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
(1) 简要说明“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济意义。(6分)
(2)针对材料二的问题,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应如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6分)
材料:自2008年9月“三鹿奶粉事件”爆发以来,企业对鲜奶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无奈之下,河北一些奶农只能把刚挤出来的牛奶倒掉、喂猪,甚至有人开始贱价卖牛。据材料,有同学认为,“三鹿奶粉事件”浪费了社会资源,这都是市场惹的祸。请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该观点。
材料一: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
年份 |
1998年 |
2000年 |
2001年 |
2004年 |
2007年 |
农村 |
53.4﹪ |
49.1﹪ |
47.7 |
47.2 |
43.1﹪ |
城市 |
44.5﹪ |
39.2﹪ |
37.9﹪ |
37.7﹪ |
36.3﹪ |
材料二:2008年10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971元,同比实际增长11.0%。同期,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865元,同比实际增长7.5%。
材料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从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农民人均收入翻番等宏观战略到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决定》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定》还强调: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中央用于“三农”方面的财政支出达5625亿。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结合材料二、三,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