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转方式、调结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求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情况图。

材料二:目前,我国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2%,而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科技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2013年,我国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0:43.9:46.1,世界平均水平为3:28:69。我国工业领域需求与生产矛盾突出,产能过剩严重,部分主要行业产能利用率已降至75%以下。2013年我国继续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涉及造纸、炼钢等19个重点行业。
材料三:2014年,我国继续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调整要进退并举:进,要更加积极有为,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退,要更加主动有序,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强化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消化一批存量,严控新上增量。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释我国GDP增长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应如何作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共28分)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材料三:新常态下,挑战增多,M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M省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3)根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M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下半年,“雾霾”天气困扰着中国,治理雾霾需要各方努力,共同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
材料一: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主要是针对污染、破坏环境的特定行为而征收的税种,征税对象一般为企业。国家通过征收环境税,力图达到遏止污染的目的,环境税的征收已经进入“快车道”。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请完成下列图示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形成该政策的影响路径,并说明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该政策给予我们的经济学启示。

材料二:大气污染防治需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而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任重道远,问题主要体现在:环保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环保企业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不高,许多建设项目由政府拨款建设,政府补贴营运;产业政策亟待完善,标准体系不健全;在国际规则和人才的储备等方面尚未完全适应国际环保市场的发展需要。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请你提出发展我国环保产业的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0月6日,新中国成立以来正面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菲特”给余姚这个富足小城一个措手不及。甬江流域四天的平均雨量达到440毫米左右,余姚全城70%被淹,断水断电、通信故障使余姚瞬间成了一座孤岛。余姚水灾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考验政府应急能力的同时,也再一次给政府敲响了“城市内涝问题”的警钟。
材料一:每年雨季一到,我国很多城市陷入内涝。其原因是:我国城市整体规划不够科学,没有长远科学的预期判断;我国城市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建设滞后于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系统的建设不如形象工程引人注目,无法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排水系统难盈利,缺投资等。
材料二:在解决内涝方面,发达国家可资借鉴经验。日本的雨水调蓄设施由湿地、跑步道、草坪广场和游戏广场等雨水可渗入的设施组成。在枯水期,可以供人们娱乐休闲。在丰水期,可作为雨水调蓄渗透塘进行蓄水。德国的“洼地——渗渠系统”,是用带有孔洞的排水管道将各个洼地连接,形成一个分散的雨水处理系统。通过雨水在低洼草地中短期储存和在渗渠中的长期储存,保证尽可能多的雨水得以下渗,不仅大大减少了暴雨径流,同时由于及时补充了地下水,可以防止地面沉降,从而使城市水文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1)有人认为,解决内涝问题,政府应该承担全部责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破解我国城市内涝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材料二中,日本和德国治理内涝的经验为我国治理城市内涝提供了哪些辩证法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广泛收集民意和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的基础上,深入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根据新形势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全会明确,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2)结合材料二,从“求索真理的历程”角度谈谈出台《决定》的方法论依据。
材料三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不能减,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3)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三,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注:依照国际通行的惯例,一个国家某个产业如若成为支柱性产业,其产业增加值须占到该国同期GDP的5%以上。目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平均在10%左右,美国达25%,其在世界文化产业市场中所占份额则高达43%,而我国文化产业占世界文化市场比重不足4%。
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1)分析材料一中蕴涵的经济信息并指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提高文化开放型水平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五年来,我国钢铁的产能和表观消费量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1—5月
产能(亿吨)
7.48
8
9.76
10.2
3.42
产量(亿吨)
6.27
6.83
7.17
7.46
3.01
产能利用率(%)
82.3
80
72
67
78
表观消费量(亿吨)
5.96
6.48
6.79
7.0
4.25

注:依据行业标准,产能利用率低于80%即为产能过剩。表观消费量是指当年产量加上净进口量(当年进口量减出口量)再加上库存变化量(年初库存减年末库存)
材料二:河北省是是我国钢铁产值第一的大省,近几年来,产能过剩一直很突出,未来几年,河北省将一些措施压减钢铁过剩产能,主要有:按照国家标准强制关停一批;实行差别水价、电价,严格土地、环保执法,提高落后钢铁产能的运行成本,发挥市场机制,退出一批;通过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过过剩产能退出机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或者是去海外发展;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扶优汰劣,削减劣质资源,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扶持高成长性企业的发展等措施化解钢铁行业过剩产能。
材料三:2014年全国各地方两会纷纷把环境治理列为关注焦点,由此也标志着2014年雾霾将进入全国治理阶段。多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雾霾或PM2.5 治理的议案和提案,要求政府“大手笔投资、硬手段惩治”,投入巨资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和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切实维护群众生命安全。在两会的重视下,不少省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了二氧化硫、二氧化碳、PM2.5、PM10等下降幅度,甚至空气质量合格天数。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如何破解钢铁产能过剩困境。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地方两会重视环境治理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2009年、2011年、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表。

注: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交易的各类商务活动的总和
材料二:当前,网络售假问题制约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上半年中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网络售价问题是网友投诉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
(1)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经济意义。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所示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再次畅言改革。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示的改革理念,新一届中央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和决心,深入推进了一系列触动利益的改革。200项行政审批事项半年内取消和下放,减少政府部门“寻租”机会;放宽行业对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准入,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的发展……
如果说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使每个人都能或多或少从改革中受益;那么现在和将来,改革的利益格局会有更大调整,更多是着眼于整个社会收益的增加。这一改革阶段的重要特点,就是“两难”甚至“多难”情况增多: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提高劳动者收入,也要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要发展经济,也要保护环境……
面对这些如黑格尔所说的“合理性的冲撞”,谋求两难变两全的愿望固然好,但现实往往有价值的取舍、排序的先后,不能优中选优、难以“两全其美”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建立防范体系,善于取舍,注重转化,步步为营,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试感悟习总书记底线思维方法所蕴含的哲学智慧。
(2)分析说明未来改革的利益格局的经济意义。
(3)综合运用所学经济、政治、哲学知识,为政府破解“两难”“多难”困境支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近年来GDP和城镇化率状况图。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
信息 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
材料中的图(含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述城镇化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项目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 616
5 802
7 063
8 687
10 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 045
340 903
401 513
473 104
519 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2: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1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2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2006—2012年W县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表:2006—2012年W县城镇化率与所在省份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城镇化率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化率平均达到80%。)
材料二:专家指出,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新增的大量城镇人口将带来消费需求的大幅增加和庞大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住房建设等投资需求。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农村居民人均资源占有量得到提升,提高了农业效益。同时,也推动了各类服务业的发展,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人力支持。为了进一步推进城镇化步伐,近年来,W县致力于建设“文化强县”、“幸福W县”,目前正在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等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驱动城镇转型。
(1)指出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运用科学发展观知识,简要说明城镇化对W县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提出W县未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相应对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材料二:中国目前大多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差,部分城市雾霾天达130天,市区PM2.5数据不容乐观,2013年12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受其影响的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覆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面对当前的环境污染,政府、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每个公民也要行动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怎样才能让我们拥有“蓝天,白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东省单位GDP能耗与GDP变化情况

注:吨标准煤/万元是国际通用的能耗指标。2011年全国的单位GDP能耗为0.793吨标准煤/万元,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
材料二:广东是全国经济和人口大省,也是环境压力大、能源资源紧缺的省份。在这种形势下,广东坚持一切从省情出发,实事求是,加快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把关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能过剩行业项目;以技术改造、品牌带动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通过绿色税收、阶梯水价电价等政策,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积极建设“美丽广东”。
材料三:《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从调研到出台历时半年多。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基础上,反复斟酌讨论,并吸收和继承了历届省委、省政府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举措。根据实际明确了粤东西北地区12市各自的具体发展任务和发展目标,使文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1)概述上图所反映的广东能耗状况。
(2)结合上图和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建设“美丽广东”的举措对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3)运用矛盾观说明粤东西北l2市的具体发展任务和目标不同的原因,并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几年,温州一直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这一目标,着力推进政府转型,建设公正清廉高效的公共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社会转型,建设生态型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着力推进经济转型,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进先进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着力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以优化环境来实现发展大转型和民生大改善。要把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关键举措,促进企业转型提升,以企业转型提升促进环境改善。要把加快城市转型作为根本途径,全面启动城中村改造,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着力统筹城乡推进城市化,为改善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二:
当前,环境问题是温州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群众意见最大的民生问题。只有把环境优化好,才能提高老百姓生活品质,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各级各部门政府要紧紧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战略目标,以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中心工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真正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
材料三: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落实责任,建立一套长效而管用的机制。要牢固确立“对环境污染零容忍”的理念,不搞“下不为例”,铁面执法、铁心减排、铁腕治污。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抓污染企业,依法取缔严重污染企业。要研究制定引导企业加强环保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履行好环保责任。要建立完善群众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的工作机制,建立群众监督举报机制,强化舆论监督,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充分利用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上述做法体现了“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中的哪些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分析温州市政府全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一、三,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温州市政府应如何建设幸福城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