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图示:2005〜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格:我国的能源储备及利用状况

 
人均能源储备
能源终端利用效率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中国
95吨/人
3吨/人
1 416平方米/人
32% 〜33%
世界平均
200吨/人
28吨/人
28 400平方米/人
42%以上

材料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为了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国家决定继续开展“万家企业 节能低碳行动”。该行动主要针对重点耗能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跟踪、指导、监督和考核,促使这些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
材料二: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但我国非常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承担与自身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在2009年就已经向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40%〜45%。同时,由于我国的低碳技术总体落后于发达国家,要使碳排放尽快达到峰值,则需要充分的国际合作。
(1)评析图示、表格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为企业实现节能低碳提出合理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对我国在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上的态度和措施做出阐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2013年某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对比

材料二:江苏省政府加快推进城乡发展规划、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把改革创新贯穿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各个环节,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上着手拆除城乡分割的樊篱,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不断提高。整体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发达地区加快发展与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配套改革等。
(1)解读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依据材料一所体现的信息,分析材料二中江苏省政府有关举措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2011年以来我国GDP走势(单季同比)(%)

图二:

(1)图一与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做好2015年经济工作,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发展的新动力;要协调拓展内外需,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材料三:从反暴恐“新常态”,到司法环境保护“新常态”;从涉法涉诉信访“新常态”,到全民守法“新常态”……唯有法治,才是串连起 2014 年所有故事碎片的主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引领中国法治建设步入不同以往的“新常态”。涵养法治新常态必须具有规矩守法意识、公开监督意识和法律至上意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我国的政党制度”知识阐述如何涵养法治建设新常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共28分)
材料一:2010—2013年我国经济有关数据


材料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M省采取一系列措施引领创新发展:全面优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清理和废除妨碍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坚持市场化为导向引领科技成果的转化创新;引导企业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和施展才华的体制和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材料三:新常态下,挑战增多,M省政府积极应对挑战,着力打造经济“升级版”。M省配套打出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以改革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加快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有效推进经济增长后劲和可持续性;以百姓诉求为关键点,牢牢把握百姓增收、生态良好、社会平安三条“底线”;以依法治省为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M省所采取的推进创新发展措施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运用“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相关知识,分析M省为适应新常态是如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正处在全面启动环保投入临界点。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于2013 年10 月7 日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经济长远发展问题,必须坚定推动结构改革,宁可将增长速度降下来一些。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远近兼顾、深谋远虑,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材料三: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生产、生活和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2013年1月4日《人民日报》披露:“连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厚重的雾霾久久挥之不去。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空气污染指数纷纷‘爆表’。”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某班结合上述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如果我国实现生态拐点,势必会影响经济发展速度。请运用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的知识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在治理雾霾问题上我国政府该如何发挥好自身的职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为经济工作定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面对我国经济放缓的“新常态”,S市市长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首次“隐身”GDP增速,取代它的是“经济平稳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等表达,更加明确和强化了对社会治理的要求.比如,提出“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 6%以上”“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6件”等.这里的“一隐一现”传递出强烈的转型信号以及科学的政绩导向。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S市是如何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职能”有关知识,谈谈你对S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传递的科学政绩导向的看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

材料二:新常态面临着新挑战,暴露出国民经济长期被掩盖的深层次矛盾。以中部Q市为例,“GDP膜拜”旧思想挥之不去,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陷入“投资——增长——过剩”悖论,过度投资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过大;实体经济技术革新进展缓慢;教育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城镇化缺乏产业支撑,部分进城农民收入不增反降;用环境换发展,“竭泽而渔”求增长的心态依然存在,等等。
(1)描述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Q市应如何化解本地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应如何推进依法治国方略以应对新挑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福建省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小城镇建设。
材料一:福建省《关于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选择福鼎太姥山镇、福安赛岐镇等15个中心镇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条件具备的可设立“镇级小城市”,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城镇聚集;20l8年前.全省每年要完成城市道路、供水、污水、燃气、排水管线改扩建各l000公里以上;逐步推行城市垃圾分类回收,所有县城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
(1)根据材料一,说明《意见》对福建发展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中共福建省委在广泛吸收民主党派等党内外人士有关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工地流转建议的基础上,多次就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出通知。
(2)土地流转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此有人认为,搞好土地流转就能取得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成功。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这一观点予以评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统计,2014年我国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 2 % ,新能源的消费比例有所提高,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材料二:为进一步摆脱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恶性关联,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系列措施:相继关停了一大批污染严重的小煤窑,加大了对水电、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性投入;增加新能源消费,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要求企业通过技术改造等方式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2015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会议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纷纷建言献策,积极乡履行职责。
(1)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分析说明材料二中政府所采取措施的经济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如何履行职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常态”下,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有风险、有挑战,更有灿烂的前景。
材料一:2008—2013年浙江省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情况

注:2013年全国R&D经费占GDP比重为2.08%,北京、上海和天津分别为6.08%、3.6%和2.98%。
材料二:2010-2013年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成绩单”(部分)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GDP增速
%
11.9
9.0
8.0
8.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3.5
43.9
45.2
46.1
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22.6
23.5
24.4
34.4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
元/人
75846
87759
93912
101536
资源集约利用率
万元GDP能耗
吨标准煤
0.61
0.59
0.55
0.53
万元GDP用水量
立方米
79.4
73.5
68.1
63.7
单位建设用地GDP
万元/亩


17.7
19.0

注: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主要指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运行向更优、更高级形态转变。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说明浙江省应怎样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3)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分析浙江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浙江省将继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建设美丽浙江。
材料一:图、2009-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


表、2014年浙江省城市环境治理情况

项目
同比变化情况
全省城市污水排放量28.28亿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2.8%
城市污水处理量为25.39亿立方米
比上年增长4.3%
城市污水处理率89.8%
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9.8%
比上年提高0.51个百分点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77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3.4%

材料二: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长张鸿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诺,要掀起一场环境保护的执法,打造杭州的“西湖蓝”。 事实上,“西湖蓝”作为杭州市试图通过真金白银打造的新名片,针对的是整个环境的治理。因此,人们担心“西湖蓝”会不会像北京在APEC峰会之际一度出现的“APEC蓝”一样倏忽一现,其实打造西湖蓝的“底气”所在,张鸿铭市长已经说得很清楚。“今年,杭州要消灭黑臭河,争取杭钢、半山电厂年底停产,淘汰所有黄标车,新增2500辆新能源车,对全市3800多个工地进行全覆盖监管,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污染治理”。这不是全国两会上临时拍脑袋就能表态、敢表态的话,而是一场掷地有声的宣战。
材料三:杭州重现“西湖蓝”,是对百姓健康与生活品质的一种担当意识,是对改善中国乃至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责任意识。在这场真刀真枪的杭州环境保卫战中,杭州要兑现“西湖蓝”的承诺,没有功利可图,没有表面文章可做,只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与脚踏实地的实干。如果“西湖蓝”中还有所谓的功利,那么用功的是政府,获利的是民众。通过这个承诺,要让杭州市民永久恢复记忆中头顶上的那片清澈蓝天,让人们永远放心呼吸清新空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永远的杭州“西湖蓝”?
(3)结合材料三,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对“如果“西湖蓝”中还有所谓的功利,那么,用功的是政府,获利的是民众。”这句话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06年至2013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生产成本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0%、11.6%、11.6%、13.1%、12.0%,且这一趋势还在延续。目前农民每亩地的净收益只有682元,比上年下降2.4%,很多农民感叹,“辛苦种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
材料二:近年主要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对比

按照WTO规定,中国政府的农业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和投入补贴最高可以达到农业产值的8.5%。但我国迄今为止这类补贴为每年2200多亿元,离8.5%的限度至少还有1004亿元(即121亿美元)的支持空间。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农业当前存在的哪些问题?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解决上述材料中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 年,我国拉开了新一轮改革的序幕,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良好;2015 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年。阅读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中国大陆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数据

注:年初预期目标为 7.6%;2014 年我国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7%。
2014 年中国大陆相关经济发展数据

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
各区域
东部
中部
西部
城镇
农村
16.1%
18.3%
20.4%
9.7%
12.4%

(1)解读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2015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开始实施。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从多个角度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在此之前的2014年7月18日,环境保护部等6个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将通过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对企业经营的积极意义。(10 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常态”是时下的一个热词,从经济发展到政治生态、文化领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热点。某校高三时事社团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并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其中的问题。
信息一:经济新常态
表1:200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增长率
10.09
11.31
12.68
14.16
9063
9.21
10.45
9.30
7.70
7.70
7.40

表2: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变化

信息二:发展新动力 法治新思维
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到来,中国经济将从要素与投资驱动更多地转向改革与创新驱动——以市场改革开路,激发创新活力,从而增加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已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需要运用法治严格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市场主体“法无禁止皆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新思维,进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信息三:农民新生活
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平台,安徽将农民文化乐园定位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平台、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建设的主要阵地、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推进功能定位标准化。
(1)请你根据信息一中的表l、表2概括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特点。
(2)结合信息二信息,说明“以市场改革开路”与“树立法治新思维”是如何遵循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2010年- 2014年前三季度的部分经济数据

注:我国城乡收入比:2010年为3.23∶1,2011年为3.13∶l,2012年为3.10∶1,2013年为3.03∶1,2014年前三季度为2.59∶1。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企业如何适应新的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作贡献。(1 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生态文明建设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