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中国正在稳健地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着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大国形象。
材料一:201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近4.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其中进口为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全球比重升至10.3%,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此外,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达5396亿美元。
材料二:2013年10月,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讲话指出:“东亚许多国家都用筷子,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国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互信依存是我们的共同理念,也是世界前进的趋势。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承担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义务。”
依据以上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说中国积极与东亚峰会成员国合作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一:近五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

年份
进口(亿元)
出口(亿元)
2009
10059
12016
2010
13962
15778
2011
17435
18984
2012
18184
20487
2013
19504
22096

 
注:中国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当年进口同比增长7.3%,出口同比增长7.9%。
改革开放以来,低人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是中国经济竞争制胜的比较优势。由此,我们实现了“中国制造”的崛起,赢得了“世界工厂”的声誉。但这一格局不可能恒久不变,根据韩国等国的发展经验,低成本导向的加工贸易在一个地区的黄金发展周期,一般只有20年。如今,跨国公司的低端环节产能开始迁移转向更低成本的地区,高耗能、高投入、低效益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制造”加快转型、再造优势迫在眉睫。
材料二:记者从2014光伏领袖峰会上了解到,2014年我国光伏产品预计出口量为1760万千瓦,出口总量渐趋平稳,但贸易保护主义仍虎视眈眈,光伏产品出口仍面临难题。根据这则新闻,高一学生小李认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存在很多困难,中国应退出经济全球化。
(1)表一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全面提高“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评析小李的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料显示,目前欧洲是全球光伏产品的最大市场,也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 要地区,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国外市场,在关键技术和工艺方面与国外相比差距 明显,我国很多光伏企业低价竞争,不断压缩利润空间。2012年9月6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欧盟反倾销一旦成立,不仅光伏企业 将失去超200亿美元出口额,还会造成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产值损失。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光伏企业应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进人新常态,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
材料一:2014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值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4.5%,提升了1.2个百分点。铁路机车、通信设备出口增速均超过10%,生物技术、航空航天、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增速均在15%以上。中国消费品进口9 362.7亿元,同比增长14. 9%,明显快于0.4%的进口总体增速,中国外贸加速转型。2015年4月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国装备“走出去”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座谈会时表示,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动国际产能合作。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分析经济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为促进对外贸易发展,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及《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相关部门减少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并说明中国装备“走出去”对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发展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2000多年前,中国又开通了前往亚非欧的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不仅沟通了东西方、亚非欧文明,而且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渗透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材料二:2013年9月-10月,习近平先后提出,为密切欧亚各国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联系,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并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举措。这将给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更紧密的联系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也将给我国带来一些风险和挑战,如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基础设施落后,经贸法规薄弱,一些国家之间还有存在矛盾等。
(1)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的启示,分析建设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意义。
(2)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结合材料二,就我国如何推动海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以“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为主旨发表演讲,全面阐述了中国的亚洲合作政策,并特别强调要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将给地区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带一路”是指“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回顾历史,两千多年前,各国人民就通过海陆两条丝绸之路开展商贸往来。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材料二:秉承“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哲学理念,中国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带的建设必须把握以下特性:一是发展性。经济带建设着眼于沿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要求合作国家的主权让渡,最重要的是基础设施互连互通,促进沿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共赢性。沿线各民族都要从交流中获益,不是一方得,一方失的零和交易,而是双赢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当代文化交流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依据。
(3)结合材料二,试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表 2009、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

项目
2009年
(亿美元)
2013年
(亿美元)
年均
增长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文化产品进出口
127.9
274.1
20.2%
1:2.5
6:1
文化服务进出口
28.3
95.6
28.7%

注: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贸易出口额大于贸易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②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1)指出材料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
提出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主要国家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

注:2014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同比增长49.7%;2014年我国互联网经济占GDP的比重为7%。
材料二:2015年我国加快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材料三: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互联网的简捷方便,使人们更加关心国家政治生活,培养了网民的民主意识。通过网络汇聚并推动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影响着政府的决策。政府网站、政务微博拉近了政府与公民的距离,服务着市民的生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分析“互联网+”行动计划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互联网对我国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拉美期间,提出了中拉“3×3”合作新模式,即“契合拉美国家需求,共同建设物流、电力、信息三大通道;遵循市场规律,实行企业、社会、政府三者良性互动的合作模式;围绕中拉合作项目,拓展基金、信贷、保险三条融资渠道”。这“3×3”的九个关键单元互相作用,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中拉商贸合作体系。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中拉合作应如何遵循市场规律。
(2)结合材料,谈谈中拉开展“3×3”合作的经济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9月26日,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发表演讲并宣布,中国将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首期提供20亿美元,支持发展中国家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国将继续增加对最不发达国家投资。力争2030年达到120亿亿元。中国将免除对有关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发展中国家、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截至2015年底到期未还的政府间无息货欲债务。中国的这些举措获得了国际杜会的高度评价,习近平的演讲多次被现场的热烈掌产打断。
与此同时,也有小部分人认为,中国自己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中国是不是在“穷大方”?对此《人民日报》载文指山,免债是大国经常做的事.中国不该缺位.良好的国家形象会使中资企业在国际上受到更大的欢迎。中国免除债务使得受援国投资环境得以改善,国家和地区局势也随经济发展趋于稳定,长远看也有利于中国与受援国进行经贸合作。2014年中国免除35个非洲国家总计189.6亿元人民币的债务.但收获了708亿美元的大单。中国确实还有很多贫困人口.不过我们自己的扶贫工作并没有耽搁。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的举措获得国际社会高度评价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中的举措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装备,乃国之重器。装备制造业能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是制造业的核心。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在图中绘出曲线图: 2010年增长32.2%,2011年增长15.6%,2012年增长6.9%,2013年增长7.7%)
注: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突破20万亿元,年均增长17.5%,占全球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1/3,稳居世界首位且多数装备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很多高端设备仍需要进口。
(1)概述材料一显示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支持中国装备“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能使我国对外贸易从“大进大出”转向“优进优出”,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增强国际竞争力。2015年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会议确定,一要大力整合行业资源,创新对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资、公私合营等投资运营方式。二是针对国际市场需要,支持企业利用国内装备在境外建设上下游配套的生产线,实现产品、技术和合规标准“走出去”。三是支持企业境外并购、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等,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四是完善支持政策,持续推进简政放权,让企业“放开手脚闯世界”。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应如何加快中国装备“走出去”。
材料三: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近年来,中国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有联想收购IBM等成功案例,也有上汽收购韩国双龙、斯里兰卡港口事件等挫折。除受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等干扰外,“中国式”的思维方式与做事方法导致的文化冲突是企业“走出去”失败的主因。企业成功“走出去”要从文化融合开始,以包容的胸怀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努力融入当地社会,提炼企业核心价值观、管理理念,团结和吸引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构建与国际化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中国企业成功“走出去”要从文化融合开始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我国构建合作共赢的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大构想。
材料二:自2000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许多政策举措,投入了大量的经济资源来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使得西部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打破国内东中西部之间梯度发展的格局,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又一次机遇。
结合以上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具有怎样的经济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内容,文化贸易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开放水平和国家软实力。
材料一:

材料二:2009、2013年我国文化贸易增长与近5年进出口比情况

项目
2009年
(亿美元)
2013年
(亿美元)
年均
增长
核心文化产品和服务输出引进量比
引进和派出文艺演出收入比
文化产品进出口
127.9
274.1
20.2%
1:2.5
6:1
文化服务进出口
28.3
95.6
28.7% 

注:①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贸易出口额大于贸易进口额称为贸易顺差,反之为贸易逆差;②2013年我国货物贸易额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文化贸易长期处于逆差。
材料三: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十二五”时期,我国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政府主导。
(1)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知识,就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文化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振兴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国政府怎样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IIB)是首次由中国发起成立的政府间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它的成立对未来国际经济新秩序的重建将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亚投行在全面投入运营后,将通过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合作,对缺乏 资金的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支持,有效弥补其资金缺口,推动亚洲地区经 济增长,同时也有利于支持世界经济复苏。另一方面,亚投行在运作成熟之后,将会 鼓励人民币在亚太地区的使用和流通,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保障;中国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相关产业期望通过这一平台更快地走向国际。
材料二:目前全球掀起了一股“亚投行热”。2015 年 3 月,英国向中方提交了加入亚投行的 申请,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英国的这一举动带动了多个欧洲主 要国家和亚太国家立场的转变或松动。截至 2015 年 3 月 31 日,由中国倡议推动的亚 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朋友圈”已达 50 名成员国。亚投行的利好消息让人看到“一带 一路”战略的稳健步子,这一切是世界对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认可。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亚投行如何推动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互利共赢?(14 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谈谈为什么“亚投行热”是世界对中国外交“有所作为”的认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全球环境问题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