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作工作报告时说:“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没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人群众住房困难。”政府重视低收人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体现了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家庭消费不是个人的消费行为 ③社会分配中更加注重效率 ④社会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某国有控股企业为建立健全收益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逐步实行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的制度。职工持股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属于
A.按资本要素分配 | B.按技术信息要素分配 |
C.按土地要素分配 | D.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系。右图示业,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有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A.AA′区间之内 | B.BB′区间之内 |
C.A′或B′点上 | D.AB区间之内 |
|
现阶段,要改变右面漫画中反映的现象,必须
①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⑤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A.①②③⑤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③④ | D.②③④⑤ |
漫画表明
A.行业间存在着一定的收入差距 |
B.国有垄断性行业普通职工的收入水平明显偏高于竞争性行业的收入水平 |
C.体力劳动者之间存在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
D.人们之间在具体利益上往往是不一致的 |
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国家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措施调节过高收入 |
B.坚持公平优先,实现同步富裕 |
C.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
D.加大按劳收入的比重 |
在分配制度上强调效益与公平的统一,说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公平。我们坚持兼顾效率和公平
①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②既防止出现两极分化,又反对平均主义③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④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能够积累更多的社会财富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2007年12月10日,东北新闻网指出,面对肉价飙升引发的结构性物价上涨,国家应该及时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这样做
①体现了国家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要求②体现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是效率的前提③有助于防范通货膨胀④有利于让社会保障对象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该职工应交纳税款
A.1250元 | B.1400元 | C.1025元 | D.1720元 |
党的十七大首次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某国有企业职工2007年12月的收入构成情况如下:工资1900元,奖金160元,股息1280元,房屋出租960元,其他投资2400元,合计8600元。这名职工的收人
①与其投入的生产要素有关 ②包括合法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③都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④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某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税后收入如下表:
项目 年份 |
工资 |
奖金 |
股息 |
房层出租 |
技术入股 |
合计 |
2007 |
7500 |
3000 |
500 |
2500 |
3000 |
16500 |
该国有控股企业职工的分配方式不包括
A.按劳分配 | B.按资本要素分配 | C.按技术要素分配 | D.按信息要素分配 |
2008年4月,国资委在珠海召开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收入分配调控工作,加快推进中央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此前国资委的安排,在中央企业的收入分配改革中,将全面落实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进一步推进企业内部的三项制度改革、完善薪酬福利制度、稳步规范实施股权激励,合理控制收入分配差距,限制过高收入、保持一线员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并初步确定央企负责人年薪增幅7%。
⑴央企负责人的收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形式?
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条件下,如何正确看待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及其重要的一环。众多企业都非常重视保护、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对技术人员在分配上予以倾斜。企业这样做
A.意图是调动技术人员积极性,不断革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
B.是为了更好体现按劳分配原则 |
C.是为了让自己的产品科技含量最高 |
D.反映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