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警示我们
①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重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共十八大在北京举行。十八大报告浓缩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十年来党领导中国发展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报告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引发了与会代表和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如“科学发展观列入指导思想”“建设美丽中国”“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等,必将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
广西隆林县平板镇民乐村返乡农民王有定,利用多年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回家乡办了家庭珍珠鸡养殖场。由于珍珠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远近顾客的青睐。王有定依靠养珍珠鸡走上致富路,是因为( )
①善于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捕捉致富的信息
②打破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开拓致富之路
③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创造致富的条件和机会
④重视通过事物现象的联系改变其本质的联系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
材料一 “中国梦”是宣言书,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奋斗不息;它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它与每个人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1)阐释材料一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材料二 实现中国梦,必须有新意和创意。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一些新提法、新观点、新思想等,如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首次“提出美丽中国”、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首次提出“党代表制度”等等。我们从这些新提法中,找寻着未来中国的发展密码。
(2)请你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十八大报告中不循旧规的“新”蕴涵着哪些哲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2月2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必须推动西部大开发再上一个新台阶。
材料一: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是不足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材料二: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倾向;其一是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经验,而不联系实际;其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运用“矛盾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中的认识和做法的正确性。
物联网的创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办公室点击鼠标,就能看到家里的实时画面;回家的路上按一下键,办公室的门窗就会自动关闭。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来控制设备、管理信息,实现随时随地地双向互动。这说明( )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
③事物的联系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存在着极为普遍的联系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③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艰辛努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撑。但面对未来,中国仍面临诸多挑战: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短缺;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国际竞争也在加剧……成就“中国梦”,对于承担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关键在于全面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格局和国内条件的深刻变化,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从而将梦想一步步变为现实。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谈谈党应如何审时度势带领人民成就“中国梦”。
材料一:国家十二五规划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的起止时间为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完成需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需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目标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理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4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十二五规划。
材料二:为进一步推进实现“十二五”规划,江苏省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各市进行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进一步深化了对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对江苏省情的认识,进一步树立了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基本取向。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说明江苏省委组织调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建议的必要性。
汉字成千上万,在书法创作中需要注意重心平稳、疏密匀称、参差有致、比例得当、点划呼应等,才能使人看了产生美感。这说明( )
A.必须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B.做工作要立足局部,统筹全局 |
C.应当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 D.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要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专项小组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将立法工作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节点,不断加大统筹力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稳步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确定的民主法制蓝图进一步细化落实,人民群众期待的美好愿景正在徐徐铺开。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全面深化改革。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承载着广大农民的“中国梦”。
材料一 图1 2007-2012年我国GDP总量、货物贸易出口总额及其增长率
注:2009年是2008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最严重的一年。2010-2012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5.137%、3.833%和3.278%。2010-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4%、9.2%和7.8%。
表1 2007-2012年我国投资总额及其对GDP增长的贡献率
年份 |
投资总额(万亿元) |
投资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 |
2007 |
11.09 |
42.5 |
2008 |
13.83 |
46.9 |
2009 |
16.45 |
87.6 |
2010 |
19.36 |
52.9 |
2011 |
22.91 |
53.3 |
2012 |
- |
50.4 |
材料二 根据2010年的情况,我国一个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进入城镇生活,进而带动1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促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材料三 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努力,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2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有鉴于此,2013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8分)
(2)结合材料,运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产与消费”的有关知识,阐述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经济平稳增长的意义。(12分)
(3)结合材料,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10分)
漫画主要体现了哲学道理。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③主次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 ④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预防腐败必须严防死守每一次:搞一次特权,就降一分威信;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人心。其哲学依据有
①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②质变必定由量变引起
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运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从艺术品到人体器官等各种物体,让人欢欣鼓舞。但任何人都可以在家里打印枪支,又让人忧心忡忡。这告诉我们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有一个过程
③事物的价值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④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