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下列哪些变化是量变引起质变( )
① 水滴石穿 ② 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 ③ 将凉水加热为温水
④ 党支部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⑤ 银行存款增加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对上述办事方式,其哲学启示为( )
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可取的 |
B.割裂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
C.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是可取的 |
D.割裂了共性与个性的联系,是不可取的 |
22.“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下列对芝诺的“飞矢不动”说评价正确的是
① 承认了事物包含相对静止的一面
②承认了事物是处于相对运动之中
③否认了飞箭在同一瞬间离开这一点向新的一点运动的趋势
④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动论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浙江民营企业曾用“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使浙江从资源小省成为市场大省;面对新的挑战,浙商以“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的“新四千精神”来开拓进取。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体现了 ( )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②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④精神有时会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2009年的端午“小长假”,山西省广灵县委、县政府领导全部深 入到农户回访。“U形渠建少了”、“洪水坝该修了”、“粮食直补政策落实得还不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群众提出的许多具体问题,利用休息日,县里的领导分头下去开展了全县“大调研”。上述做法的依据是( )
A.物质决定意识,错误的意识来自于人的头脑 |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
D.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就不能尊重客观规律 |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总导演金越和策划人员为挖掘虎文化深入考察“画虎村”的哲学依据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C.物质决定意识 | D.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据2010年1月7日《南方日报》报道,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本是广东经济最困难的一年,但经过努力变成了创新跨越的一年,补长了自主创新的“短板”,创新经济效益指标和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位居全国首位。这告诉我们的辩证法道理是( )
A.人可以能动改造客观世界 |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C.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 D.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下列例子中属于否定之否定现象的有( )
①冰─水─汽 ②生产粮食─粮食被人消费─生产粮食
③团结─批评─团结 ④光的微粒说─光的波动说─光的波粒二象说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③④ |
认为“人与人的心灵可以跨越遥远的距离发生感应”,甚至相信“意念移物”,这是:( )
A.承认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辩证观点 | B.承认一切皆有可能的可知论观点 |
C.宣称虚幻联系的唯心主义观点 | D.宣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神秘力量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包含的哲理是
A.山外的花一般比山中的花开得早 | B.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
C.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 | D.矛盾具有特殊性,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兴亡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反映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 | B.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
C.内外因对事物的发展同等重要 | D.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
下列名言中,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包含同一哲学道理的是
A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矣
C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D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该成语主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