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各地落实带薪休假制度”。2015年以来,有关部门已至少5次公开强调落实带薪休假。与此同时,各地开始陆续出台相关细则,带薪休假的落实力度正不断加大。根据材料,回答第下面的题:
落实带薪休假的意义在于
①体现了劳动者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统一
②劳动者能够依法维护自身的基本权益
③用人单位尊重劳动、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④企业能够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体现的政治学道理有
A.有利于拉动国内需求增长 |
B.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 |
C.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
D.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
近来,一篇《法治社会不容“微博先审判”》的文章引发关注,该文针对网络上一些民众对关注度较高的案件进行围观施压的做法提出委婉的批评,强调法治的程序性,提醒公众不能用偏激的观点去施压,甚至“绑架”法律的正当程序。该文的主旨强调
①公民权利不能凌驾于法律正当程序之上
②公民应该正确行使自己的基本民主权利
③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制度的高效性作用
④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公安部“2015猎狐行动”在4月1日展开,重点依然是外逃经济犯罪嫌疑人、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涉腐案件外逃人员。2014年7月至12月,“猎狐2014”共缉捕在逃境外经济犯罪嫌疑人680名。“猎狐行动”表明,世界上没有犯罪分子的法外之地,犯罪分子不管逃到哪里都要被抓捕归案。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专政职能,依法打击犯罪分子 |
B.公安机关必须公正司法,有效打击犯罪分子 |
C.我国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政府要认真履行政治职能 |
D.国家机关必须依法行政,正确处理党、政机关与犯罪分子的关系 |
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和重大战略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我国如何才能完成十八届四中全会所提出的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任务?
201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一周年。该法对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发展老龄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美德,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反映出
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人民民主有法律保障
③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④人民民主有制度保障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公民在政治参与时,根据法律、根据自己的价值判断把握自己的行为。在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之中,在重大公共决策的征求意见之中、在各种竞争性选举之中,都能看到公民理性行为。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如听证会、政务公开、开门立法、社会公示、群众评议、政风行风热线等。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努力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政策取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不断拓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途径的理由。
材料二: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衔接新老规划的关键之年。接下来的“十三五”将是一个以全面适应新常态为主题的五年规划期。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命题,其中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应成为两个重要的维度。所谓夯实硬底线,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社会保障底线,二是粮食安全底线。着手完善囊括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兄弟在内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医疗服务体系、义务教育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减轻群众生活负担,给群众以安全感。夯实粮食安全底线,就要在战略上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粮食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软投资,即推进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政府应该着手推进资源领域的产权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和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引导民间资本广泛进入更多领域。同时,对现行的财税体制进行调整,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改革奠定制度基础。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政府在“新常态”下“夯实硬底线与强化软投资”相关论述的合理性。
2016年1月1日起,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实行宪法宣誓制度
①彰显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优越性
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③有利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
④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
A.③④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④ |
走过2014,迎来2015。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当前雾霾频发等环境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建设中的不当行为造成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既要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也要统筹考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向污染宣战,实施最严格的环境污染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减少高能耗、高排放工业发展,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能源结构——新常态下的发展,将不再只有枯燥的GDP数字,而是更加注重百姓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与生存环境。
中央确定的经济生态领域8个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综合性改革方案,目前除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通过,其余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等7个方案仍在等待出台。新一年,更需要一鼓作气,势如破竹地把改革难点攻克下来,落到实处。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将与人们自身的“心常态”相互融合,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中国经济社会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各方主体应如何为描绘一幅更加壮美的时代画卷而努力?
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草案)》首次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中国人大网已在网站上公布草案及说明并向社会征集意见,此次征集意见的时间从11月4日到12月3日。这表明
A.我国坚持立法平等 |
B.行政机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
C.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 |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 |
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社会的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是客观地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解决。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促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2014年以来,厦门市探索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实践,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实现“一张图纸严格管控”和“一个平台协同管理”,正逐步完善“一张表格受理审批”和“一套机制保障运行”。“多规合一”能够
①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空间
②提高政府行政审批效率
③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
④推进民主决策深入开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5年5月,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开始实施,这部“民告官”的法律,将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或者限制竞争的,违法集资、摊派费用的,没有依法支付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社会保险待遇的等行政行为纳入了受案范围;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干预、阻碍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行政诉讼法的修改和有效实施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基本民主权利,保障人民民主
②减少司法机关腐败,完善司法体系
③更好地保障公民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④提升国家法治水平,推进法治建设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近期中国多地反腐提速,“表哥”、“房姐”等问题一经网上爆料,有关部门立即调查,及时公开,显示出“速度、力度、透明度”的反腐新气象,网络逐渐成了反腐正能量的聚集地。这说明网络监督
①扩大和拓宽了公民的监督权利
②已成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的主体形式
③通过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促进廉政建设
④发挥了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② |
“民生利益无小事”,搞好食品安全,需要在生产、流通环节加强监管;需要深入社会、家庭做好宣传;需要加强立法、执法力度。这样做的依据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平等适用法律
③发展基层民主建设,开展民主监督管理
④参与民主决策过程,直接审议制定法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立统一的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的基本权益,时机已经成熟。《意见》提出,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上的平等权利。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扩大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范畴,居住证持有人应当履行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等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公民义务。
结合材料,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