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一座刚盖好的农宅中不明原因地先后有多人死去,村民称之为“凶宅”,认为有鬼神作怪,在这期间,这家住户也曾多次烧香拜佛,乞求神灵的保佑,但终不能制止死人事件的发生。后来村子里住进了扶贫工作组,工作组的同志认为,“凶宅”发生的死亡现象不是偶然的,一定有其客观原因,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后,终于真相大白,祸根就来自地基中的一种放射性石料,把这些放射性石料清理掉后,这座农宅再也没有发生过不明原因的死人现象了。
试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分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什么是世界的本原”这一问题,上网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材料三: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 “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6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观点?与材料一、二的根本分歧是什么?(4分)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材料二: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
材料三:2008年9月26日,中国航天员顺利实现太空行走。此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
(1)材料一中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2)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三是如何体现规律知识的?
甲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甲、乙两人的观点分别属于哪两种哲学阵营?
(2)乙所在的哲学阵营可以划分为哪两种形态?基本观点各是什么?
(3)它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材料一:王守仁: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偏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无物,而已有物之理。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的观点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影响,试列举他体现在哪些方面?
现在不少人相信算命,随着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迷信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命运预测的迷信活动如今招徕了一些信徒。
我们周围是否存在迷信现象?这些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贝克莱说:这个桌子是存在的,因为我能看到它,感觉到它。在哲学发展史上有两大基本派别,这两大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
问:(1)赫拉克利特和贝克莱的观点分别属于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中的哪一个?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2)分别简述这两大基本派别观点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属于哪种派别?
(2)两种派别的根本观点各是什么?
中国科协曾经就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等有关问题进行抽样检查,结果显示:不少人相信算命。调查对象为18—69岁成年人。课题负责人指出:随着政策呵社会环境的变化,一些传统形式的市场已经越来越小,而现代迷信却不断变换形式,甚至打着传统文化和科学的旗号迷惑和欺骗公众。如:计算机算命、幸运数字、星座命运等各种迷信活动招来了一些笃信者。
(1)这些迷信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2)结合这些现象的危害说明青少年应当树立什么样的世界观?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北宋张载认为:“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
(1)材料一中的两位哲学家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是什么观点?
(3)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二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材料一: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
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万一山河
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回答材料一、二反映的分别是什么哲学观点?二者有何共性?
材料一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是被知道。
材料二 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这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材料三 2011年7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温家宝总理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要求我们深刻把握经济发展运行规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好的经济形势,要着眼当前,谋划长远。”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说明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在材料三中是如何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