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的,但必须同我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据此完成14~15题。
14.我们之所以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因为 …( )
A.“本本”是前人经验的总结
B.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正确的意识,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C. “本本”是指导我们行动的出发点
D.“本本”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15.材料中又强调反对“本本主义”,这是因为( )
①它是主观主义 ②它是经验主义 ③它是唯心主义 ④它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使主观与客观相脱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
《韩非子》中记述了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那位郑人“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据此完成12~13题
12从哲学上看这属于( )
A.经验主义
B.本本主义
C.教条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3.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共同点是( )
A.都从个人的好恶出发
B.都从主观出发
C.都从狭隘的经验出发
D.都从理论原则出发
伯乐的《相马经》中说:“良马额部隆起,像一种蜘蛛的日角,四个蹄子犹如垒起的酒药饼。”有一天,他的儿子按照书上说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双手捧着一只癞蛤蟆兴冲冲地向父亲报告:“我也‘相’了一匹马。”据此完成3~4题。
3.伯乐的儿子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 )
A.唯物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错误的意识
4.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 )
A.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观点
C.从自己的经验出发
D.把个人的愿望作为立足点
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势必导致唯心主义。这是因为( )
A.形而上学不能体现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
B.形而上学只能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
C.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 |
D.形而上学是非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请看下图:《聪明人》中的三个《聪明人》,将米袋里的米漏到兜里,以期减负。“聪明人”的做法 ( )
|
A.体现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本质 |
B.把握了事物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
C.否认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
D.是形而上学的表现 |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的不断出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话说明了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
B.哲学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 |
C.唯物主义以具体科学为指导 |
D.具体科学比哲学更重要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主观的 |
B.前者把主观精神作为世界本原,后者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本原 |
C.后者在本质上比前者更正确 |
D.前者的影响小于后者 |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是因为
A.它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B.它能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
C.它正确揭示了物质和世界的基本规律 |
D.它正确回答了社会各领域的基本问题 |
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的不断出现,唯物主义也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主张“唯物主义必然改变自己的形式”,表明
A.唯物主义是不成熟的 |
B.唯物主义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平历史唯物主义四种形态 |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开放的、发展的 |
D.唯物主义自然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
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们的世界观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会有第三种情况。漫画中的人,既没有认为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世界,也没有把客观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但他实际上陷入了唯心主义,原因是
A.他用自己的意识指导行动 |
B.他用主观愿望代替了客观存在,滑入主观唯心主义 |
C.他没有看到意识的作用 |
D.他不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
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们的世界观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会有第三种情况。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的观点
A.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观点 |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
C.属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
D.是客观唯心主义 |
人人都有世界观。人们的世界观要么属于唯物主义,要么属于唯心主义,不会有第三种情况。哲学两大阵营的划分依据是
A.承认不承认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 |
B.有没有回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C.是否完全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
D.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
“物是观念的集合”,这一观点
A.认为存在包含着思维 |
B.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
C.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
D.认为存在是可以认识的 |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
A.决定被决定的关系 |
B.相互依存的关系 |
C.前后相继的关系,存在在前,思维在后 |
D.思维是唯心的,存在是唯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