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福建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建设美丽茶乡既是生态福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福建的靓丽风景线。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福建”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甲:2012年福建省茶叶总产量达32.1万吨,毛茶产值15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涉茶人数超过300万人。近些年福建省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发展名优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使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福建省如何建设生态强省,推动茶叶发展?
同学乙: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有人认为: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关键是加强人大对政府监督。请你用《政治生活》相关原理评析观点
同学丁: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发展、转变方式的重要引擎。福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工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3)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结合材料三谈谈应怎样促进福建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学丙: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4)以“弘扬福建茶文化,增强爱国爱乡正能量”为主题,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对中学生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请选用其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材料一,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二:“内需”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下图为需求曲线图。

① 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② 大力兴建公共文化设施
③ 调整税收政策,扩大房屋租赁税的范围
④ 优化外贸结构,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
⑤ 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2)扩大内需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请在图中画出有效扩大内需后总需求曲线的变化图。从左表中选择两项能够扩大内需的举措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评析“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的观点。
材料四: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福建省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福建精神;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闽西北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这些措施必将大大加快文化强省的步伐。
(4)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文化强省系列措施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既能解决生活用电问题,又能用来建棚发展畜牧业。为了保护植被,大力发展沼气池。“想要富,先修路”,省委和政府又决定把公路建设作为开发的重点。云南省生物物种占我国的60%以上,省委和政府决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前提下,除发展旅游业外,要大力发展多种种植业,近期要把植物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措施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材料一 历史昭示我们,不理性、不科学的文化立场和观念,对社会发展极具阻碍力。
其一是“文化自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四夷率土归王命”一直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致使我们长期自满自大、固步自封、排他拒外,严重阻碍了历史转轨的可能性。
其二是“文化自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质疑和争论空前白热化,对待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否定与抛弃,表现出极大的思想自卑。一些社会精英高举“反传统”大旗,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1)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共性错误予以评析。
材料二 中国人民大学和文化部文化产业司联合发布2013 年“中国文化消费指数”。从当前消费结构看,我国居民的十大偏好文化产品分别是报纸杂志、游戏、文化器材、电视、设计、电影、图书、广播、艺术品收藏和娱乐活动。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2)针对材料二中我国人民当前文化消费的现状,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查显示,中国人年均读书量为4.5册,日本为40册,以色列为64册,目前很多国家都已对阅读进行立法,如美国《卓越阅读法》,韩国《读书振兴法》等。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战略写入党的政治报告,据报道,我国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阅读立法”在受到社会各界关注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看法。赞成者认为将阅读提升到国家宏观战略的层面,有利于提升我国国民阅读水平。反对者则称阅读水平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希望通过立法使其毕其功于一役并不现实,且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你支持哪一方?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相关知识阐明你支持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了2013年10月11日至25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知意为载体,即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 “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材料二  2013年10月29日,淄博被命名为“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该市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重点实施“文艺精品工程”,精神文化产品成果丰硕;以“创意淄博”建设为主,组织举办淄博市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文化创意大赛暨创意周等大型活动;深化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力争文化产业产值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发展成为淄博市的支柱产业。
(2)结合材料分析,淄博市打造文化发展新优势的做法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1)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更好地弘扬珠算文化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10月访问东南亚时,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公元前便已有东海其航线和南海其航线两条主线路,比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更为悠久,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时期,唐宋时期,伴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活跃以及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长足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乃至非洲大陆航路的分分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它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各国使节、商人往来频繁,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制品、茶叶、瓷器等,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使节、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香料、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在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期盼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中国和法国,亚洲和欧洲,一起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新丝绸之路”。 “新丝绸之路”标志着中欧两个文明的再度交汇,汇聚成“思想的丝绸之路”。“思想的丝绸之路”一旦碰撞出新的火花、放射出新的光芒,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原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有人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体现人类实践特点的重要活动”,请谈谈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3)结合材料二,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国在建设“思想的丝绸之路”中应作出怎样的努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转型期,需要着力提高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从根本上说,这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此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1)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着力释放改革的最大红利。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指出,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要善于运用经济运行合理区间和宏观经济政策框架的总体思路,在稳增长、促就业下限和防通胀上限的合理区间内,坚持主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力是改革攻坚,着力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当经济运行滑向下限或逼近上限时,要按照既稳当前、更利长远的原则,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调整结构的措施,统筹施策,精准发力,使经济避免大的波动,保持平稳运行。
(2)结合材料,分析中央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相关要求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

时间
届别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1988年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199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08年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关注三农问题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材料二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
材料三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社会公益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的投入,健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完善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机制。把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等试点政策,扩大到更多科技园区和科教单位。
(3)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安徽黄山黟县作为徽文化发祥地,在推动文化发展繁荣,尤其是发展特色地域文化方面,成绩突出,该地不仅使使古建筑、古民居、古文化得到很好传承和发扬,而且注重创新拓展。尤其在发展旅游经济方面,黟县人以科学的态度、超前的思维、务实的作风、顽强的韧劲,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以保护文化遗产为重点,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现代旅游服务业,扩大了就业,提高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把文化的传承、生态的保护、商业的开发、效益的提高协调好,走出了一条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道路。
(1)结合材料,说明该地发展旅游业的举措体现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该地发展旅游经济的举措,体现了哪些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原则
(3)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该地的上述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要繁荣文化创作,不断产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世佳作。要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和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部署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二 最近,许多中国人成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忠实粉丝,持续了几年的韩剧热,给我国的文化市场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针对韩剧热播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韩剧热潮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了伤害;也有人认为,对于韩剧的热播我们不应一味排斥,更应该让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和反思,并不是高高坐在五星级宾馆喝着咖啡就能写出一部好戏来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材料三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梦”凝聚亿万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运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谈谈以“中国梦”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力量的认识。
材料二: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其价值目标是为了人民的福祉,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 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应怎样坚持历史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的统一?
材料三:“中国梦”也是“美丽乡村梦”。杭州A村借自然山水、融中国文房四宝于一体,展现着浓郁的耕读文化,依据山水秀丽和古建筑保存完好的特点,着力挖掘休闲旅游的文化特色。这座经历近千年沧桑风雨的古村庄,曾一度“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如今焕发青春走进了新时代。在城市化进程中,该村没有按照“城里人”的标准“输入文明”,而是充分尊重当地文化,既发展经济更保护绿水青山,着力发展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也让游客体味农村的古朴风情。
(3)结合材料三,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怎样把握“矛盾特殊性”的?
(4)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知识,谈谈A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
材料四:“中国梦”也是“美丽都市梦”。天堂杭州好堵!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杭州市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地铁等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鼓励公交出行;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倡导绿色环保出行;完善“限牌”总量控制、“错峰限行”交通管理措施,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打造美丽杭州。
(5)结合材料四,分析说明杭州市是如何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解决交通拥堵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几千年前,中国东方的飘逸灵动、绚烂多彩的“丝绸”,一路从故都长安西行至西方诸国。而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也将继续传递热情、友谊和机遇。
通过陆路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铁器、打井技术等传到西域,西域的土特产、乐器等也传入中国,不仅如此,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还是中国和亚欧各国间政治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丝绸之路”是沟通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把古代的中华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沿着这条通道,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和火药传到西方,西方的数学、医药和天文学传入中国。“丝绸之路”作为“文化线 路”正走在申遗的路上。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其作为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中国提倡的这条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立足于政治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联通、货币流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的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联系观点说明,打造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正确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丝绸之路”做为“文化线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3)用所学的生活与哲学知识,从发展的角度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两条方法 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8 分)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新的发展条件下推动全省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l  2013年四川经济发展  表2  2013 年四川五大经济区经济增长情况

(l)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 四川省委根据本省发展状况,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主要内容是:提升首位城市——支持成都领先发展,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进一步提质升位,着力次级突玻——支持指导有条件的市州加快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市州经济支撑;夯实底部基础——发展壮大县城经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跨越发展。这一战略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变“单极支撑”为”多极支撑”,是凝聚区域发展合力、增强四川发展动能的必由之路。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意义。 (12 分)
材料三 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要统筹全局,将我省从过去的偏重局部区域的开发,转向全城同步推进的开发。要坚持“一核带动,多点呼应,多极支撑”,强调多点多极的合理分工与协作。同时,由于各点和各极的经济实力、在区城中应当承担的角色、辐射带动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别,必须根据各城市的条件和发展方向,明确各自的发展定位。
(3)结合材料兰,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找省应该如何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 (12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