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的国家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历经5个月的光荣使命,胜利闭幕。如果你是世博会的志愿者,现有一位来自黑格尔、马克思等哲学大师故乡的德国游客与你交流:“黑格尔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和谐城市’是上海世博会主题的精髓,表达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诉求。吉祥物‘海宝’又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将人、城市和地球统一于一体。而目前城市的拥挤、污染、犯罪等无一不与人密切相关。这说明人和城市是难以和谐的。”
请你用联系的观点,就人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与德国游客进行哲学对话。(12分)
材料一 2011年5月12日,交通运输部在宁夏银川召开贯彻落实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任务,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今后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全党全国一定要深刻认识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奋力将西部大开发推向深入,努力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材料二 10年前,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1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循序渐进、务实苦干,投身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实践,谱写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西部大开发的10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对国家贡献最突出的10年。
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上述两则材料在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时的立足点有何不同。
我国中部某省是文化资源大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发展文化旅游具有良好的禀赋和基础。该省文物古迹资源丰富,据统计,全省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现存保护比较好的古城有近40处,考古遗址有10多处,古村有61处。该省是一块厚重的红色热土,红色文化独一无二。该省的影视文化、歌厅文化、酒吧文化、休闲文化等全国驰名。该省民族风情浓郁独特,有土家风情,有享誉国际的花瑶风情。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且品位高,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99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20项,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提供了坚实基础。
目前,该省正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力争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战略转变。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该省为什么要实现从“文化资源大省”到“文化强省”的战略转变。
(2)结合材料,为该省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提供方法论指导。
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与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一样,不是三年五年能见效的,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大的飞跃。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都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问世和诞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出现的。推进文化建设,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看到长期性,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动,绝不能心浮气燥、急功近利,更不能用暴风骤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当如何辩证地看待文化建设。
下图以"曹冲称象"为例,介绍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问题→变换路径→寻找替代物→组合方案→择优方案。
(1)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逻辑思维方法?
(2)从"联系"的角度看,该解决问题的程序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2001年和2011年中国出口商品情况图
材料二 2012年国家采取一系列经济措施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支持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完善进口政策,搭建更多的进口促进平台等等。同时,国家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材料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贸易在曲折中深入发展。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但机遇大于挑战。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国家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采取的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2)据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为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政府应如何提高服务水平。
(3)阐释材料三蕴含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2011年7月11日下午,河南省代表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乌鲁木齐召开对口援疆座谈会。7月14日,河南省对口支援哈密地区、农十三师工作座谈会在新疆哈密市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出席会议并讲话。
1996年河南省与新疆地区建立对口帮扶关系。15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学习借鉴兄弟省份对口支援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认真总结河南前些年在对口支援阿克苏地区过程中形成的好作风好传统,在以后的对口支援工作中加以推广应用;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对口支援的优先位置,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把新疆的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河南的产业、人才和技术优势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的有关哲理,分析说明我省对口援助新疆地区的举措的正确性
材料一:二战后到上世纪70年代初,西方曾经形成了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三高”发展模式,给全球资源、环境带来极大压力。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造就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当前,我国居民消费存在诸多问题。如住房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比重过高、家庭消费的比例严重不合理;消费行为不规范,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现象比较普遍,超出个人实际承受能力;国人“多存钱、少消费”的传统观念;农村居民目前尚处于生存型消费阶段等,这些都限制了社会消费规模的扩大和结构改善。
(1)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提高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我国居民消费存在的问题。
材料一: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
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及分析
因素 |
现状 |
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
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行竞争 |
研发投入不足,缺少专利,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 |
原材料优势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为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企业新产品开发乏力,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撑,使资源优势停留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上。 青蒿素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致使各因素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
生产要素 |
我国在原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全球80%以上的青蒿素资源 |
|
市场需求 |
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市场需求旺盛 |
|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
我国医药设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在粉碎、药液分离和质检等方面的生产设备性能差、效率低 |
材料二:品牌(Brand)是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领导者们都在寻找新的、创造性的途径来推动他们各自的品牌成长。有人认为,苹果公司的成功经验无疑是最好的借鉴,我们应该学到很多。也有人认为,这个商业天才的一生,我们难以复制,世上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乔布斯。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针对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说明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
(2)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看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全面部署。某校高二(1)班同学组织了“聚集文化谋划发展”的学习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正视现实】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这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大事。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从我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经过讨论,许多同学立下了成为文化人才的凌云之志。
(2)请从价值观角度,就如何成为文化人才提出建议。
材料 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
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
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其比较
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
制约。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
材料:同学们从《新华日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尽管江苏在这场金融海啸面
前也无法独善其身,但其经济基本面仍然是好的。在江苏加工贸易密集度最高的昆山,一年
倒闭的企业只有37家,远低于浙江全年注销 2.2万家、广东关闭9000多家企业的比例。
在探究金融危机何以对江苏的影响较小时,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接受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
说的一席话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九十年代,在我们外企、民企发展不足的阶段,我们
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方针,不管你来自哪里,只要到我江苏落户,我们都欢迎。
现阶段我们处在工业化转型升级时代,我们即时提出“不求所在,但求所得”的方针,即要
求外企和民企对我都要有所“得”,这样才能实现双赢的结果。
请你根据材料,说明江苏正确处理“所有”、“所在”、“所得”之间关系的辩证法依据。
( 13分)
为增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针对性,2011年A县要求各部门依靠群
众、深入群众,问需于民定课题,问计于民解难题。全县党员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边调
研边解决问题,A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让基层和群众一开始就能看到活动实效。
群众反映某区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问题突出,A县有关部门迅速开展“环保行”专项活动,
集中整治区域内小选矿企业24家;群众要求县行政服务中心提高办事效率,县行政服务中
心迅速调整作息时间,中午不休息,尽力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通过这一活动,领导干部了
解社情民意,切身体会民生疾苦,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干群关系密切了,思想觉悟和精
神境界也得到不断提升。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说明。(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