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和谐社会”的理念源远流长,两千多年前的《管子·兵法》上就说“和合故能谐”。这一理念表明( )
A.要树立全局观念,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 |
B.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存在 |
C.部分决定整体 |
D.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
2007年4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出席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海峡两岸各界人士时指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他衷心希望,两岸同胞更加紧密地携起手来,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止“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台海和平,把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维护好、建设好。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讲,这是因为( )
A.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
B.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C.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D.海峡两岸休戚与共,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科技蛙是生活在大洋洲热带地区的一种青蛙,在原有的生态环境中与其他生物“和平共处”,但在“入侵”夏威夷岛后,科技蛙却打破了那里的生态平衡。这一事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在联系系统中的作用是确定不变的②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特殊的、可变的③联系是普遍的,因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④联系是普遍的,但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这种说法
A.反映了事物间的本质联系 |
B.反映了事物间自身固有的联系 |
C.反映了事物间必然的联系 |
D.是唯心主义者主观赋予事物的联系 |
胡锦涛主席在新加坡举行的2009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中指出,应该从多方入手,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切实解决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化危机为契机,为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哲学道理是
A.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C.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
生活中的名言、俗语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又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都强调( )
A.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 B.要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
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 D.要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告诉我们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B.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 |
C.必须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 |
D.事物之间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当前我国对国有企业采取放活的政策,许多大型企业进行兼并。但是有的兼并后只是进行简单的组合,结果不但没有改变亏损的状况,反而更严重了;而有的进行了资产重组,优化组合,转换经营机制从而扭亏为盈,焕发生机。这说明
A.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 |
B.事物的联系是有序的有机联系 |
C.只要把事物统一起来,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
D.局部必须服从整体,整体必须带动局部 |
黑格尔说:“割下来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独立存在……只有作为有机体的一部分,手才可以获得它的地位。”这说明
A.全局和局部不可分割 |
B.局部联系对整体联系会产生影响 |
C.局部离不开整体 |
D.整体总是大于局部功能之和 |
据报道,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泊——微山湖,现在每天流入71万吨来自4省32个市、区、县居民生活污水和2000多家企业的工业污水,鱼虾大量死亡、减产、有的甚至绝迹,给渔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由此可见
A.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 |
B.联系是直接的,不是间接的 |
C.联系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 |
D.联系是无条件的,不是有条件的 |
西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排斥、孤立中国是很不明智的,也是不可能的。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A.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也不依人的意志而转移 |
B.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 |
C.联系是客观的,人根本不能认识或改变事物的具体联系 |
D.联系是普遍的,认识到这一点,想问题、办事情就能成功 |
1吨废报纸=850公斤再生纸=少砍17棵树。废报纸的循环再利用与树木、环境、经济、社会的关系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是
A.复杂多样的 | B.不可捉摸的 | C.因人而异的 | D.固定不变的 |
鲁人者善织屦(用布或麻织成的鞋子),妻善织缟(白色的绢),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光脚走路);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披)发。以予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上述产品和市场的辩证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 |
B.随着环境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意创造需求 |
C.人们能够创造新的规律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 |
D.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变化,创造出新的东西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下列说法中与此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