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离不开世界,“中国梦”是和谐之梦、和平之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这说明
①中国的发展是开放合作共赢的发展 ②各国和平共处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③和谐世界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利环境 ④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已经流淌了2400多年的京杭大运河是独特的线性活态文化遗产,目前大运河申遗工作已进入倒计时。回答题。
文化遗产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
B.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有深刻影响 |
C.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D.对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具有特有的能动性作用 |
在京杭大运河申遗的最后冲刺阶段,更需要把开发与保护两项工作紧密结合,不可偏废。开发与保护紧密结台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 B.矛盾具有特殊性 |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 | D.矛盾是对立统一 |
2012年以来,三农问题伴随“用工荒”的出现,更加令人关注。
材料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农业科技具有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要采取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完善教育科技培训政策,造就新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材料二 针对现存的“用工荒”问题,某校同学们通过探究发现:一方面是用工难,另一方面却又是就业难,两难并存。这“两难”,既是劳动者的困惑,也是企业的困惑,更是政府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就上述“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
城市建筑领域文化生态平衡,是判断城市与建筑是否先进的标准。近年来有些城市以追求“现代化、国际化”名义,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过多地拆除,造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强调城市建筑领域需要文化生态平衡,是因为( )
①不同文化艺术风格的建筑,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②在城市建筑领域,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样重要
③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有价值的历史建筑是城市建设的工作中心
④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其空间环境情景能够影响到人们的心理愉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为迎接农历壬辰龙年,我国发行了《壬辰龙年》特种邮票。据我国考古发现,龙源于辽河流域,至今已有8000年。这表明在我国( )
A.龙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 B.龙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 |
C.龙文化博大精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 D.邮票成为龙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
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实现中国梦,必须建设文化强国。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等精神特质,为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滋养。“文化中国·四海同春”于每年春节期间在全球五大洲华侨华人聚居的国家和地区开展慰侨访演活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喜爱,以侨为桥,沟通中国与世界。
(1)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为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十年的发展,这不仅在于我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作为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丰富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选项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与② | B.②与③ | C.③与④ | D.①与④ |
贺岁喜剧《泰囧》上映首日即斩获3900万元票房,不到一个月已突破11亿,并创下了10项中国华语电影纪录。《泰囧》成为国产片2012年度票房黑马,再次印证了老百姓的口碑传播才是最好的营销方式。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文化与经济相互决定相互交融 | B.流行文化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价值 |
C.大众传媒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D.服务人民的文化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北京中轴线“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 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2011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 2013年世界遗产专家将进行实地考察。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申请北京中轴线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可以有
①它是独一无二的城市轴线 ②要继承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③让世界尊重认同中国文化 ④彰显北京的城市文化特征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如何对待中轴线上遭到损毁甚至消失的建筑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该修缮重建,一种则认为不应该重建,文化遗产必是原汁原味的。这说明
①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矛盾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关切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有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①④ | C.③④ | D.②③ |
2012年 “最美”成为公共舆论中的高频词汇。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从“最美战士”高铁成,到“最美女公交司机”付秀丽,再到“最美孕妇”彭伟平,这一系列的“最美”平凡英雄身上展现出的爱和善良,让大家为之动容,使人间传统美德的光彩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据此回答题。
这些“最美”人物的事迹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
B.中华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
C.传统道德与当今时代结合,彰显巨大生命力 |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
下列成语诗文中与“教师美德感召力”反映出文化对人影响特点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在南海领土上的纷争日趋激烈,美日印相继插手南海问题图谋使争端国际化、复杂化。中国政府明确表态,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南海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坚持南海争议应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协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
(1)运用《政治生活》中“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12分)
材料二 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
(2)概括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14分)
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6月24日在悉尼隆重开幕。在开幕式演出中,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及其团队用现代舞表演《云南映象》,演出以极富感染力的舞蹈语言,向澳大利亚人民展示了中国多民族文化的风情画卷,为中澳人文交流再添浓墨重彩,给双边关系发展注入动力。从文化的角度看,“中国文化年”的举办是中澳两国
①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扩大了各自文化的影响
②文化融合的重要标志,标示着两国文化的趋同
③文化上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举措·
④文化相互尊重、加深理解、密切合作的具体体现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2012年“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撷取《燕京八绝》、传统古琴、扎燕风筝制作等 数十项目,采用传承人现场技艺演示及实物、图文、视频等方式,尽显老北京的文化韵味。 “京味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承载北京文明的演进历程,呈现北京城市的文化底蕴
②是在多民族文化的不断交流、借鉴中逐渐走向同一
③既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具有北京文化的个性
④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集中表达民族情感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