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浙江大地处处都有故事,故事需要记忆,讲好这些故事,这片土地便有了灵魂,也让人产生一种眷恋,一种力量。近年来,浙江省政府把创作文化精品作为繁荣文化工作的重点,正确引导,加强管理,鼓励企业开发文化精品。山水实景演出《印象西湖》和电视剧《向东是大海》就是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创新之作。《印象西湖》深入挖掘古老民间传说、神话,利用现代舞台技术,重现西湖人文历史的代表性元素;《向东是大海》把近代浙商的传奇故事搬上电视银幕,再现了浙江商帮的成长史和浙商精神的铸就史。这两个都是地域性、时代性很强的文化作品,但它们的思想性远远超过地域与时代的局限,弘扬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受到中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1)有人认为:“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责任在政府。”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2)运用文化创新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分析《印象西湖》、《向东是大海》的成功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合肥为龙头,融淮南、六安、桐城在内的“合肥经济圈”引起某班一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兴趣,他们搜集资料,展开讨论,并一致认为:为实现新景象,合肥经济圈应做到“两要”:一要根据经济圈内不同的实际,大力开发环巢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大别山红色旅游,桐城、寿县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二要加快建立经济圈文化交流与合作机制,促进经济圈文化繁荣。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两要”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文化遗产传承着一个民族久远的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最重要的精神支撑。文化遗产是历史给我们的礼物,也是一份考卷。但在如何保护和开发我国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各地方的态度并不一致。甲地认为:“关键是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让它成为‘传得下来’的宝贝”;乙地认为,“要用市场的视角来谋划和推进文化遗产的开发,使它成为能‘走得出去’的荣耀”。
(1)假定你支持材料中其中一地的观点,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陈述理由。
(2)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股申遗热潮,但在个别地方出现了紧盯经济,“只申不保、借申生财”的现象。请从我国政府的宗旨和依法治国的角度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八大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材料二  2013年8月31日,为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会议明确,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且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简述你对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舌尖上的浪费
200O亿元,是中国人一年在餐桌上浪费掉的粮食价值;2亿人,是一年倒掉的食物可以解决口粮的人数。“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节约
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所谓光盘,就是吃光你盘子中的食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从今天开始,做个“光盘族”吧!“今天不剩饭,从我做起,我是“光盘”!
 
舌尖上的中国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度、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l)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简述针对“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人们开展“光盘”行动,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3)结合材料“舌尖上的浪费和舌尖上的节约”,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2013年l月28日,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14次提及“和平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的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人民历来崇尚的“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交流的千古佳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睦近交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做到和平发展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次增设了文化分论坛,探讨亚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热播剧《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已经译成缅甸语,借助“中国电视剧走进东盟”项目。今年上半年在缅甸播出。该剧把现实生活中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通过提炼、加工得到观众认可。该剧制作者以“轻喜剧”的形式,把复杂的家庭成员关系演绎得酣畅淋漓,深受观众善爱。
(1)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剧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
材料二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指出: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同时,发展问题依然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上升,全球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不断扩夫共同利益汇合点,大家都从合作中得到好处,则会形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2)结合材料二,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亚洲及其他地区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从1999年起,寿光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寿光)蔬菜博览会”。“菜博会”不仅是经贸往来的平台,而且是集中展示蔬菜文化的舞台。从最初在场馆内展示蔬菜瓜果,到举办新闻发布会,再到建设专用网站,越来越多的人们能够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领略到寿光蔬菜文化的魅力。
(1)结合材料,分析大众传媒在蔬菜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材料二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
(2)运用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镜头一 “磨剪子来,戗菜刀……”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厅里,不少参观者正在通过点击电子触摸屏感受京城“叫卖大王”臧鸿的原声。剃头挑子、招揽顾客的各种响器、同仁堂的药罐、全聚德的匾额、六必居的酱缸……“老北京商业民俗文化展”上300余件展品,生动再现了老北京的商业历史、三百六十行等民俗文化,让参观者留连驻足。“看这些物件儿,听这些叫卖声,觉得很亲切,总能令我们想起过去的日子。”正在参观的一位北京市民如是说。一些外国朋友在那里看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欣喜的赞叹声。人们呼吁留下祖先的记忆,留住民族之根。
镜头二 在人们不太遥远的记忆中,浙江定海古城在一片推土机的轰隆声中,成了瓦砾与尘土;另据报载,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传统四合院的面积在逐年下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针对一些地方民间艺术日渐衰落,绝活绝技后继乏人的现状,近年来多次呼吁,如不抓紧抢救,“再过20年,我们原生态的民间文化遗产基本上就会失去了”。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表示,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下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传统文化有怎样的特点?
(2)我们应当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月26日习近平同志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有一个梦想,这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我们要把党和人民90多年的实践及其经验,当做时刻不能忘、须臾不能丢的立身之本,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
材料二 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
(1)根据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为什么对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
(2)请分析材料二中所包含的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3)请写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所包含的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积聚能量放飞梦想】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爱上了“吐槽”,“牢骚”成了
家常便饭。而“正能量”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正能量”.越
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正能量的注入。
依据材料三,结合你所学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思考并回答政府应如何积极创造 “宏观正能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7月21日,韩国文化院携手韩国CJ集团、中国华润集团联合主办的“中韩文化交流节”在北京拉开序幕。该文化节通过现场演绎经典韩国传统歌舞、《BIBAP》及拌饭秀等极具韩国特色的节目,让在场民众零距离体验了一次最具代表性的韩国文化及表演。尤其是《阿里郎》,悠扬的曲风和高亢的演唱,更是让现场观众连连叫好。CJ集团不仅在中国推进韩国文化,也在韩国大力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第五届“中国电影节”也提前于6月在韩国多个城市举行。电影节期间11部优秀的中国大片在韩国展映,让韩国观众领略中国电影的魅力。
中韩文化交流的成功举办说明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上个世纪50 年代,当我们党开始建设新中国的时候,“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当时中国人普遍的梦想。在后来的30多年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国家工业化”又升华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进一步深化,2008年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发展“又好又快”的新要求。
材料二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一、二,请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梦”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某省卫视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2012年中国最热门事件。它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好声音》获得观众追捧,创造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浙江省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多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发布平台数据,1月15日9时,杭州市10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中,有7个为重度污染,两个为中度污染。专家称控制交通碳排放是治理雾霾的重中之重,要从根子上解决汽车尾气,一方面要通过补贴或交通政策促进节能小汽车的使用,还要采取一些吸引人乘坐公交的措施。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材料二 当雾霾遇上春节,你还放烟花吗?今年,持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春节前夕,多家微博门户网站发起了“禁放或少放烟花爆竹”的倡议,得到网友的积极响应。但是也有很多市民表示今年依旧会放炮,因为一年才放一次,不放就缺少过节的气氛了。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施立学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从内心讲,我是不希望它消失的。如果真的禁放了,年味儿越来越淡的春节就更加没有年味儿了,况且禁放政策能不能执行下去也不好说。”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治理雾霾,每个公民都应勇于成为责任主体。” (1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种传统习俗的认识。(13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思维创新的过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