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统计图表。
  
材料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揭示表1和表2分别蕴含的经济信息及其内在联系。请结合以上的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不断加大环保投资力度的合理性和企业投资环保产业的可行性。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提升为“五位一体”的唯物辩证法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为我国政府如何更好地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
(1)用“中国梦”呼唤台湾同胞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观点?
(2)从“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角度看,请简要回答习总书记呼吁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的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化、城镇化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导致了草原退化、湿地萎缩、河流污染、生态脆弱……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才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上述说法蕴涵的哲学原理有哪些(请写出三个)?
(2)请运用“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应该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又一次阐述“中国梦”的内涵,指明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并强调“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根据材料,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
(1)梦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是什么?
(2)从唯物论角度,为实现“中国梦”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2)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反映了实践决定认识的哪些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北京大学迈出了招生考试改革的重要一步,在自主招生的范围内实施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度。这与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联合自主招生一样,都是打破应试教育桎梏的重要举措,对引导中学开展素质教育极有价值。现在已经有39所中学获得了“北大校长实名制推荐”的资格。
材料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月28日正式启动第二轮征求民意工作,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从《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回答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改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隐藏在现象之中”。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来源:重庆市杨家坪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检测(政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
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为此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了以“注重生态环保,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
情境一 同学们通过搜集材料了解到,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 “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1)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情境二 同学们还了解到,在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
(2)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迎接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情境三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先是从国外兴起,可以理解为: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国外的一些减碳做法也值得借鉴,日本和欧盟已经全面禁用白炽灯;哥本哈根以生活质量高和重视环保等因素位列榜首。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低碳一族正在慢慢形成。他们不差钱,但追求一种简约的低碳生活方式。
(3)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对构建低碳生活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什么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隐藏在现象之中”。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首都北京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但在国庆前夕,北京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为了保证国庆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使用科技手段,成功地进行了“人工驱雨”作业,为国庆盛典提供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试分析“人工驱雨”体现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西部是我国两大河流的源头。长期以来,人们只知道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而不知道自然还会报复人类。近几年来,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致使长江上游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以上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长江上游每年冲向长江的泥沙多达6。8亿吨,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中央指出,西部大开发要把戏生态环境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林工程和水土流失治理,加大退耕还林和发展生态农业的力度,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大西北。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在西部大开发中,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 9月25日21时,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9月28日17时37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按照预定计划在太空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45圈后顺利返回。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越,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空间出舱关键技术的国家。“神舟七号“的成功,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结合材料,简要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材料二:人均拥有水资源及每万元GDP耗水量比较 (单位:平方米)
(1)根据上述材料,某中学高三(4)班同学决定围绕“水资源的节约使用”这一课题展开探究学习。假如你是该班学生,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确定这一研究课题的依据。(4分)
(2)通过调查,同学们发现,该市许多企业都是科技含量不高的加工型企业,耗水量大。有的企业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且管理不善,浪费严重。有的企业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到河里,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另外,据该市市政公用局的有关人员反映,该市水价多年来未作调整,这不仅影响了自来水公司设备的更新,也使一些人节约用水的意识淡薄。
请你针对上述情况,从经济学角度,就如何节约水资源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三条合理化建议。(6分)
(3)节约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应尽职责。请你就制定“家庭节约用水计划”提两项措施,并分析说明这些措施的哲学依据。(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辨题:实践是检验理论成果的标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