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县在72个点都设立了预警检测员,配备了收缩仪、裂缝报警器、手摇报警器和手持扩音器等基本工具。2010年10月6日下午,舟曲县城南桥头发生滑坡,3户房屋被毁。由于预警检测员的及时预警,26户群众得以及时疏散。这表明
A.意识活动具有选择性 | B.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
C.意识活动具有对象性 | D.意识活动的指导作用 |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①尊重规律,利用规律 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从主观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一头驴子又渴又饿,在它面前等距离放着一束干草和一桶水,因为驴子不能确定先喝水还是先吃干草,结果死于饥渴,这就是法国哲学家布里当提出的著名的论点——“布里当的驴”。回答:“布里当的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最优目标 ②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作出取舍 ④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活动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③. |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下列诗句中与此哲学寓意相近的是
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B.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下图是2013年9月29日,两名游客穿着传统服饰在北京景山公园万春亭拍照,她们身后的故宫笼罩在雾霾中.雾霾的主因是气象因素,如果不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灰尘、硫酸、硝酸、等微粒,就不会成霾。这说明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②人的意识活动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④自然界的变化发展遵循固有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辛弃疾《木兰花漫》是一首“送月”诗词,对西落之月展开了连串探索性的追问。阅读材料,回答题。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大意是:当这边月儿西落时,那边的人们是不是正看见明月东升?对此王国维评论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里的“神悟”( )
A.是词人头脑主观自生的 | B.是词人对客观现象作出的主观反映 |
C.表明获得认识不一定需要通过实践 | D.表明词人具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
虽有“神悟”,但由于本身缺乏足够的科学知识,辛弃疾并不能解释“月轮绕地之理”及其他现象,他继续问道:“飞镜(指月亮)无根谁系?”“云何渐渐如钩?”这表明( )
A.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 | B.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自身主观因素制约 |
C.以事实为依据就能准确认识事物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国库也叫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A.唯意志主义的 |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C.人脑主观自生的 |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
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的角度看,这句话
①夸大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③是唯物主义的运动观点
④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属于不可知论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 |
十八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据此回答题。
材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党的建设规律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
③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倶进和丰富发展
④加强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的重要保障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哲学依据在于
A.实践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
B.要勇于推翻原有真理,促进真理的发展 |
C.要不断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