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2周年纪念日。我国的载入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用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可见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常吉高速公路地处大湘西山区,穿山越水跨沟壑,隧道和桥梁数量与里程在湖南高速公路中位居第一,其中特大、大、中桥及分离式立交桥等各式桥梁169座,单幅长度共计28.211公里;隧道36座,单洞长度达41.734公里。它的开通说明
①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 
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为前提 
③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 
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坚持二者的有机结合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中。”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中。”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③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④认识没有是非检验标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在领导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党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否定按劳分配,片面强调公平,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再到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的演变过程。这表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④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武汉地铁2号线预计2012年12月28号开通。之前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缓解市区交通拥堵工作方案》,据《方案》通报由于地铁、城市路网尚未建成,而机动车数量和出行量持续上涨,武汉仍面临严峻拥堵压力,机动车经过长江大桥、江汉桥、江汉二桥限单双号通行,其他桥梁不分单双号,但是需ETC交费通行。武汉市的这一举措( )
①坚持了物质决定意识      ②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坚持了客观适应主观需要  ④如实地反映了武汉市的客观实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以及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 D.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依托本市历史文化积淀,融入时代特色,提炼出了“崇德尚礼、和谐包容,闻鸡起舞、开放创新”城市精神,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可。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十大文化振兴工程”的决策,彰显城市人文特色。充分利用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等载体,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市民置身于这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了解到了本地的名胜古迹,体味到既古老又现代的文明,感受到了独具特色的城市精神,提高了市民的素质,进而激发了广大市民热爱城市,建设家乡的热情。
该市被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后,市文明办负责同志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创建工作“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该市将以这次表彰为契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推动提高城市的整体文明水平。
(1)用把握思维奥妙的知识分析该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做法的认识?
(2)请你就该市深入开展城市文化建设从求索真理的历程的角度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工程均接近尾期,北京与南阳“共饮一江水”即将变成现实。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②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气候变化问题最初是作为环境问题而由科学家讨论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文章较早也大多出现在科学类杂志上。20世纪70年代有人开始将环境、气候变化、外交和安全等问题联系起来,80年代气候变化问题逐渐引起了大众关注。2013年年初,北京等地的严重雾霾天气使得环境保护更成为国人关注的热点。
材料二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社会发展总布局。号召建设“美丽中国”,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 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2)结合材料中对“气候变化问题重要性”的认识,运用认识论的观点说明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3)结合材料,请拟两条“低碳生活”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才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网络电视台江者深入基层,以贴近民生的视角,为您带来生产生活第一线最鲜活的报道。”这是央视网“走基层、听民生”栏目的开卷语,是对全国新闻战线组织无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积极响应。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大量来自基层一线的鲜活报道,给新闻媒体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增强了新闻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分析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蕴含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大型展览《复兴之路》后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只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材料二:实干不等于盲干和蛮干。“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为了眼前的利益破坏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渡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严重会致死。
(1)请依据材料一,从哲学上说明实践的重要性。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客观规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幅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认识自然先于改造自然 
③认识以实证和猜测为基础            ④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