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毛泽东说:"多思出智慧"。这说明()
A.思考在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B.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从现象开始 |
C.现象是入门的先导,认识了现象也就认识了本质 |
D.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过程,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要体现了下列哲理()
A.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 B.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
C.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 D.要做到按规律办事先要创造一定条件 |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 )
A.实践出理论,理论必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 | |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 |
C.知识既来源于实践又源于书本 | D.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
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的含义主要是说 ( )
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非 | B.必须将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
C.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可靠的 | D.人只要参加实践,可以没有学问 |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对马克思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有人存在就一定会有意识 | B.意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
C.脱离了社会也可以形成意识 | D.意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 |
“感时花溅泪,恨时鸟惊心”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B.人对事物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
实践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表现在 ( )
①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的事物
②在历史观中,肯定了社会意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③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
④在社会发展中,肯定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面对重大疾病或难以预计的自然灾害,有些人往往寄希望于神灵,求神参佛,以求避灾。下列观点与之一致的是 ( )
A.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 B.物是观念的集合 |
C.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D.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
原子是“宇宙之砖”的观点属于 (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辩证唯物主义 |
面对转基因产品的问世,有人庆幸科学给人类带来福音,也有人担心它将给人类带来不良影响。日本甚至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转基因大豆产品。这表明
①认识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②人的认识是受主观条件制约的
③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 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居于支配地位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降低银行利率、增加政府投资等多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这体现了
A.政府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D.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
对于《红楼梦》,鲁迅早就说过:“单是命意,就因读音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说明
①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②人的意识有能动作用
③意识能对客观事物产生重大影响 ④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
A.①②③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古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和“伍子胥三天白头的传说”。这两个故事说明
①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③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④要积累正确的意识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这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外科医
学奠基人裘法祖的座右铭。“做学问要不知足”,是因为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B.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C.意识能够决定物质 | D.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