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增长滞缓时,国家采取______ 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反之,可以采取_______财政政策,给经济“降温”。
A.紧缩性扩张性 | B.扩张性 紧缩性 |
C.紧缩性 稳健性 | D.扩张性 稳健性 |
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分配政策 ③财政支出 ④消费水平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11年,国家财政用于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16240亿元。构建财政综合扶贫政策体系,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补助314.1亿元。这
A.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形式 | B.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 |
C.是增加社会有效需求的有效途径 | D.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方法 |
2012年在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2011年我国水利投资是2000亿元,未来10年水利总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这表明:
①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
②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③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弊端
④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④ | D.③④ |
拿后面的钱补前面的钱被称为“庞氏游戏”,随着物价的快速上涨,中国老龄大潮快速来袭,我国部分地区养老金支出快于收入,现有养老金存量越来越入不敷出。这要求国家 ( )
A.控制物价以保障劳动者生活水平 | B.发展经济以提高在职职工的收入 |
C.重视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 D.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 |
目前,活跃在城乡的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的“草根经济”群体,是我国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草根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
①可以方便人民生活,扩大就业 ②可以消除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对城乡共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可以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②④ |
2012年首期最大发行总额为500亿元的电子式储蓄国债于3月10日发售。这一政策发挥影响的路径是( )
①筹集建设资金 ②刺激经济发展 ③增加国内需求 ④增加财政收入
A.④→①→③→② | B.①→③→②→④ |
C.④→③→①→② | D.①→②→③→④ |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 平”。右图所示,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组合模式多种多样,你认为比较恰当的组合应该在( )
A.AA’区间之内 | B.BB’区间之内 |
C.A或B点上 | D.AB区间之内 |
2011年7月8日,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有关专家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与网友在线交流。专家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财政迅速增加,地方财政也有了较快的增加。现在中央财政,特别是从发达地区集中了比较多的收入,通过再分配的功能把它转移到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由此可见( )
①对国家来说,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②财政收入平均运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发展
③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④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财政部决定,2011年1月20日发行2011年记账式附息(二期)国债300亿元,期限为10年。在我国,国债之所以会出现热销局面,是因为国债( )
A.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收益最高 |
B.以定期取得红利为补偿条件,其安全性强 |
C.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功能 |
D.以国家信誉和财政为担保,信用度高 |
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财政收入增幅较大的原因很多,其中根本因素是
A.税收征管水平提高 | B.经济的较快增长 |
C.公民纳税意识的增强 | D.房产税等新税种的开征 |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罗斯福新政缓解了美国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使生产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但罗斯福新政并没有找到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灵丹妙药,尤其是( )的方针,为美国此后连年加剧的通货膨胀和扩大的财政赤字播下了种子。
A.恢复和稳定农业 |
B.建立宽泛的社会保障 |
C.复兴工业 |
D.以巨额财政赤字刺激经济发展 |
2011年我国政府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国财政赤字达500亿元。这表明本年度我国:( )
A.国债支出大于国债收入 |
B.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 |
C.税收支出大于税收收入 |
D.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