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财政收入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下列属于形成财政收入的途径的是( )
A.2009年4月,中央代理发行30亿元山东省地方政府债券 |
B.中央拨付25亿元川、甘、陕三省灾区后续生活救助资金 |
C.2008年12月4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100亿元金融债券 |
D.中国移动2008年全年获得净利润1128亿元 |
47.为防控甲流蔓延,我国政府积极实行甲流疫苗免费接种政策。国家财政承担相关费用,极大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这体现出( )
A.财政支出的范围包括行政办公支出 | B.财政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发展 |
C.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
D.财政是促进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46.2009年我国财政安排了9500亿元赤字,并为此发行相当数量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该地方债为期三年。关于财政赤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出现赤字是财政收支平衡的常态 | B.赤字是指财政收入大于支出的情况 |
C.弥补财政赤字必须向中央银行透支 | D.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
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同时,财政收入6.8万亿,增长11.7%。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集中的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 B.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 |
C.保持财政收支平衡是财政政策实施的目的 | D.财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 |
28.2009年3月5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财政收入6.13万亿元,增长19.5%”。我国财政收入的增幅较大,主要是因为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提高。这表明
①财政收入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②只有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③财政收入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④分配政策影响财政收入的增加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②③ |
2010年南方暴雨持续,引发洪灾。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在灾害发生后,国家积极组织人财物救灾。其中,财政部组织赈灾拨款数十亿,这一拨款主要属于
A.经济建设支出 | B.社会保障支出 | C.债务支出 | D.行政管理支出 |
2010年,中央财政将调拨全国土地出让金净收益10%建保障性廉租房,增加中低价房供应,抑制投机性购房。这说明
A.国家采取紧缩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
B.国家采用积极货币政策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
C.国家财政是实现公平、改善民生的物质保障 |
D.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
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村民张三建议在此安装路灯。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照明恢复正常。这表明
①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②市场是一只“看得见的手”
③路灯是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④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009年1至10月全国财政支出部分项目与2008年同比一览表材料告诉我们
A.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B.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 |
C.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D.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
当社会出现经济过热时,为了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财政政策通常有( )
①增加税收 ②增加财政支出 ③减少税收 ④减少财政支出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各项支出合计5625亿元,增加1307亿元,增长30.3%。中央财政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力度,有利于( )
①加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财政的收支平衡
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举办2008年奥运会需要巨额资金。据估算,治理环境需要170亿元,重大基础工程项目需要700亿元,兴建体育场馆需要160亿元,举办费用需要15亿元,总计需要1045亿元。其中的重大基础工程项目支出属于财政支出的( )
A.行政管理支出 | B.社会保障支出 |
C.经济建设支出 | D.科教文卫事业支出 |
国务院出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新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提出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此,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三年内医改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坚持基本医疗卫生姓“公”( )
①说明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不能让市场调节
②有利于减轻居民负担,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提高国民素质
③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④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