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支付分为一般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两种,前者由中央财政一次性划拨地方财政,纳入地方预算;后者根据地方项目建设和产业扶持需要,由中央各部门将资金拨付给需要扶持的地方和企业,往往难以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相关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整理而得。)
材料一 2013年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预算表
用途 |
预算数 |
占比 |
节能环保 |
2007.57亿元 |
10.7% |
社会保障和就业 |
1581.69亿元 |
8.4% |
农林水事务 |
5406.7亿元 |
28. 8% |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
3487.42亿元 |
18.6% |
住房保障 |
1859.68亿元 |
9.9% |
教育 |
1189.61亿元 |
6.4% |
医疗卫生 |
858.92亿元 |
4.5% |
其他 |
2373.22亿元 |
12.6% |
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要减少三分之一,将由2013年的220个减少到150个左右,今后还要进一步减少。
材料二 对于专项转移支付的监管,目前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渠道显然不多,透明度也不高,而在管理部门内部,项目申请、审查把关等关键环节往往是少数人说了算,缺少内部监督机制,上级管理部门通过书面、报表的形式进行审查把关,缺少可操作性的监督措施。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立法层次较低,并没有将专项转移资金纳入地方预算,缺乏人大的监督,缺乏刚性责任追究机制。
(1)指出材料一表和图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有关财政和经济发展主题主线的知识,分析设立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的原因。
(3)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的知识为加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出谋划策。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后面故事更精彩。
材料一 图1 我国GDP增长情况
图2 我国财政收支情况
材料二 2013年3月新一届中央政府就任以后,出台了众多改革举措。
|
改革举措(部分) |
1 |
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同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 |
2 |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注册登记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设立时股东(发起人)的首次出资比例和缴足出资的期限。公司实收资本不再作为工商登记事项 |
3 |
截至10月12日,国务院已取消和调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决定,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
材料三 经济的升级,也是生态环境的升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诞生记
1989年12月 |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环境保护法 |
1995年到 2011年 |
全国人大代表共有2474人次提出修改环境保护法的议案78件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五年立法规划论证项目 |
2011年1月 至9月 |
全国人大成立环境保护法修改小组,多次听取环保部等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意 见,并分别赴湖南等地进行调研和召集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进行研讨 |
2012年8月至 2013年10月 |
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审议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两次在中国人大网站 上公开征求意见,共有10404人次提出14082条意见 |
(1)说明图1、图2和材料二之间内在的经济联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改革措施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说明全国人大是如何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材料一:图:2008—2012年中国与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单位:%)
注:2010年中国GDP总量达58786亿,超过日本的54742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1年,世界人均GDP为10035美元,高于我国2012年6100美元的水平。
表 2008年—2012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及比例情况
年 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 |
||
收入(元) |
实际增长率 |
收入(元) |
实际增长率 |
||
2008 |
15781 |
8.4% |
4761 |
8.0% |
3.31:1 |
2009 |
17175 |
9.8% |
5153 |
8.5% |
3.33:1 |
2010 |
19109 |
7.8% |
5919 |
10.9% |
3.23:1 |
2011 |
21810 |
8.4% |
6977 |
11.4% |
3.13:1 |
2012 |
24565 |
9.6% |
7917 |
10.7 |
3.10:1 |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快又好发展”。随着实践的推进,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十七大正式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又一次飞跃。十八大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1)结合材料一中图和表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并根据“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有关知识提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的相应对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分析说明我们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为什么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实现飞跃。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各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2013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
注:201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43.9%、46.1%。
⑴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材料二 2013年以来,我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政府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积极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在上海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⑵结合材料二,谈谈我国出台以上改革政策措施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人民有更多的话语权、决策参与权。国家治理是法治机制上的治理,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治理。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⑶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材料一 2013年年末我国人口数及其构成,见下表
注:人口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与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6岁至64岁为劳动年龄人口,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为非劳动年龄人口。
材料二: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高储蓄、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这意味着人口红利趋于消失,导致未来中国经济要过一个“减速关”。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计算我国2013年人口抚养百分比(x%,其中x取整数),并分析人口抚养比的上升会对我国企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2)随着我国传统人口红利期的逐步消失,请从右表中选择三项能够应对的措施,并分别说明理由。
①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
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
③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 |
④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
⑤调整计划生育政策,逐步放开二胎 |
材料一 我国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及财政支出比重(2013年度)
注:2013年全国税收总收入为12.9万亿元。截止2013年6月,全国各级政府共计负债20.6万亿元。
材料二 下图为拉弗曲线,该曲线大体上解释了税收收入与税率的关系。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中概括我国财政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分别用数据予以证明。
(2)为解决地方债务的润题,国家某课题组为政府提交了三套方案。
方案A:提高税率,增加税收种类。
方案B:厉行节约,严格控制新债。
方案C:加印钞票,减少民生支出。
在上述三个方案中选择两个不恰当的方案,并运用材料二的信息以及经济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实施这两个方案的后果。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8年~2013年我国社会商品销售总额中的价格形成图
材料二 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S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扩大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范围;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等阶梯价格制度改革;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等。
(1)依据上述材料,揭示图所示的经济信息,分析S省采取的改革措施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材料三 2014年3月,为满足市场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M市政府与M市石化公司欲合资35亿元兴建芳烃项目(石油化工项目,简称PX)。部分公众获悉后因担心环境污染而进行了反PX项目的聚集示威。M市政府宣布缓建该项目,广开短信、电子邮件等渠道,充分倾听民意,发放科普读本《PX知多少》,请环境科学家作环境评估报告等。M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强调“PX项目上马与否需听取民意再作决策”。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政府应怎样进行决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美日信息消费状况(单位:美元)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信息消费面临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弱、市场准入门槛高、配套设施政策不健全、行业壁垒严重、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亟须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材料二 《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互联网新兴媒体建设,实施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建设。但当前互联网上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活动猖獗,网络谣言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不仅严重侵害了公民切身利益,也严重扰乱网络公共秩序,直接危害社会稳定,广大群众强烈呼吁整治网络乱象。为回应群众关切,公安部根据广大人民群众举报的线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1)材料一中的图蕴含了哪些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中的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发展信息消费。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全国公安机关为什么要开展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伴随着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我国各类环境问题集中爆发,环境保护已成为社会利益冲突的重要触发点。因此,中国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居民就业收入与环境质量等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更好地落实政府和排污单位的责任,规范居民应尽的义务。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请选用其中的一个特征,并结合材料一,就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提出合理建议。
材料二:“内需”包括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下图为需求曲线图。
① 实现社会保障全民覆盖 |
② 大力兴建公共文化设施 |
③ 调整税收政策,扩大房屋租赁税的范围 |
④ 优化外贸结构,坚持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 |
⑤ 强化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 |
|
(2)扩大内需是我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基点。请在图中画出有效扩大内需后总需求曲线的变化图。从左表中选择两项能够扩大内需的举措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中国梦的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旺盛的活力,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发展;处于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中国坚持把本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一句话,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
(3)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评析“中国梦不仅是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世界的”的观点。
材料四: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福建省提出了加快文化强省的一系列措施: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新时期福建精神;要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闽西北优秀传统文化;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等。这些措施必将大大加快文化强省的步伐。
(4)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上述文化强省系列措施的依据。
材料一:
注:2012 年底全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为39.43%,低于国际通常使用的60%的负债率控制标准参考值。
材料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审计署于2013 年8 月至9 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5.44 万名审计人员,按照“见人、见账、见物,逐笔、逐项审核”的原则,对中央、31 个省和5 个计划单列市、391 个市、2778 个县、33 091 个乡的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并于2013年12月30日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材料三:从债务资金投向看,截止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支出投向情况如下:在已支出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1188.77 亿元中,用于市政建设项目支出37935.06亿元、土地收储项目支出16892.67亿元、交通运输实施建设项目支出13943.06亿元、保障性住房项目支出6851.71亿元、教科文卫项目支出4878.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支出4085.97亿元、生态建设项目支出3218. 89亿元、工业和能源项目支出1227.07亿元。这些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支出总计87806.13 亿元,占87.98%。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的知识分析审计机关监督政府性债务的必要性。
(3)面对人均将近2万元的政府性债务,有人说:“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一身轻是最理想的财政收支状态。”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财政”的知识说明政府合理举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回顾过去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就。
年份 |
2007年 |
2012年 |
年均增长 |
国内生产总值 |
26.6万亿元 |
51.9万亿元 |
9.3% |
财政收入 |
5.1万亿元 |
11.7万亿元 |
21.3% |
城镇居民 |
13 786元 |
24 565元 |
8.8% |
农村居民 |
4 140元 |
7 917元 |
9.9% |
材料二 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着力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体制环境,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重点,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描述材料一中表格所示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并运用分配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解决上述材料中反映的问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2012年我国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2012中央财政支出情况表:
项目 |
民生支出 |
三农支出 |
增长比例 |
19.8% |
17.9% |
材料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加快健全再分配的调节机制。分配体制的改革,不仅是自身改革,同时也必须与行政体制改革协同推进共同发力,才能使改革取得预期成效。
材料三: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原因在于农业发展的低水平。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某市委针对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急需资金的社会现实,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下乡”政策。市政府紧紧围绕本地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推进民间资本用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了农业企业科技化水平。某村通过召开村民会议的形式一致决定把集体剩余土地连片发包给投资者用于项目开发,这些创造性的利用民间资本的举措,实现了资本与农民利益的双赢。
(1)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现象。运用有关财政的知识谈谈你对2012中央财政支出情况表的认识。
(2)请你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谈谈材料中“改革”的依据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材料三的举措是怎样盘活民间资本的?(1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雾霾飘在天上,根子却在地上”,针对生态保护、空气污染等问题,某省委、省政府组织专家和政协委员们纷纷深入基层进行调研,听取基层意见和建议,获得了许多好的建议,如把建设生态文明和保障公民环境权益写入宪法,公民可对企业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违法、失职行为并造成重大伤害的事件提起诉讼。上市公司和申请上市的企业应将自身的环保业绩和碳排放情况向社会公示。发挥市场激励作用,一方面争取环保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至3%,另一方 面加快出台环境税,优先征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化学需氧量三个税制,逐步建立绿色税收体 系等,这些建议为该省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该省委组织政协委员深入基层调研并听取政协 委员和基层群众意见的理由。
(2)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该省科学发展,有效防治大气污染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一季度昆明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状况
注:转移性收入是指惠农政策、社会保障等所带来的最低生活保障补助、退休、养老金等收入。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向深化改革要动力,让全社会创造潜力充分释放,让公平正义得以彰显,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77次提到“改革”,其中包括: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逐步推行绩效工资,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到实惠;重点是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坚持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1)你从材料一中获得了哪些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说明应如何促进社会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从生产与哲学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 分)
材料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也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强调要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l)阅读表格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简要指出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请在答题卡对应序号处作答)。(8 分)
粮食生产状况 |
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
粮食生产方式传统,农业科技不发达 |
① |
粮食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粮食产销物流体系不完善 |
② |
个别地方政府对农业投入不足,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 |
③ |
我国成全球粮食价格高地,刺激粮食大量进口 |
④ |
材料二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国务院机构职能体系,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2)从“社会发展的规律”角度简述政府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依据,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提高? (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