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分析说明中央做出《决定》的政治学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W省党委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本省省情,多次召开民主党派等党外有关人士座谈会,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省”的建议。该省政府根据省委的建议,把“建设生态文明省”目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了报告,交由政府负责实施。
问题:运用“党的执政方式”的相关知识,简要分析W省党委的做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在研究制定的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七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则的指导思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材料三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经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后,在全国颁布实施。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什么样的执政方式?这在材料中分别是如何体现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到“突出位置”,充分重视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社会建设,认真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治疗艾滋病医院的病房中,在雨雪冰冻灾害面前,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在解决关乎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中,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能听到、看到共产党人情系人民的声音和身影。
请指出上述材料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并说明坚持这一理念的政治学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9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形势和任务,认为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请运用党的知识谈谈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原因?
(2)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这是近年来中央最高层首次明确强调抵制“三俗”之风。“三俗”是物欲社会的影射,除去滋生这种文化的社会土壤,更需要全民参与。
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公民应该怎样抵制“三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个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在长期的立法工作中,我国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运用政治常识阐述,我国如何在立法过程中确保法律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共同意愿。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作为一个有着崇高追求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承担起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责任。既要自觉地立于文化的潮头,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思潮,促进社会进步;又要用民族优秀文化滋养民族生命力,建设好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还要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还需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予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中央要求,《决定》起草要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文件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2个省市和部队开展调研。文件起草组在充分吸收和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文件框架提纲和《决定》初稿。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多次审议,提出重要修改意见。经反复修改,形成《决定》征求意见稿。这期间,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⑴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说明《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人民群众对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环境等方面的质量要求会更高。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上述提法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保证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五省市,在近代,该地区是列强侵略的重点也是中国人民抗争最激烈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11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一拥而入的拆迁队、张牙舞爪的挖掘机、欲哭无泪的被拆迁户与孤注一掷的钉子户……,伴随着大拆大建的开发浪潮,商业利益裹挟着公共利益、拆迁队裹挟着公权力汹涌而来,注定以诸多极端事件为代价收场。
材料二:中央纪委、监察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部署,切实加强对征地拆迁政策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行为。
材料三:随后,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坚决制止违法强拆行为,严肃问责,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1)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对“暴力拆迁”亮剑?
结合材料三,运用国家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务院叫停“暴力拆迁”的政治生活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到城市务工,目前,全国农民
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左右,农民工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一
据调查,2004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一些企业出现了"招工难"问题,2009年以来,大范围的"民工荒"再次在这些地区出现,不仅缺工人群由技术工人扩展到普通工人,而且缺工的时间分布由"季节性"、"阶段系"向"常态化"、"全年性"转变,从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企业招工难的"民工荒",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变。
材料二
在农村外出务工群体中,"80后"、"90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60%,他们希望通过进城务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但客观存在的城乡差距让他们遇到许多实际生活问题,一些不平等现象也让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落差。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党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将解决"三农问题"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研究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问题"。
(1)运用所学经济知识,结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的原因。
(2)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3)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结合国家职能相关知识提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 在我国,当合国家先后出台了提高劳模退休金、对劳模进行奖励、保障劳模就业、安排劳模体检和医疗休养等政策。各省(区、市)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劳模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强劳模工作、提高劳模待遇,切实提高劳模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自2003年起国家财政每年拨出专款用于解决部分劳模的生活困难,截至2009年底累计达4.4亿元。
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材料的认识。(1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就业优先战略,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成为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就业促进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一月,国务院批转了七部委联合制定的《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就具体实施作出了详细部署,明确了各级政府的相关责任"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常识,说明党和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依据
材料二
1.png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材料三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80万人预计100万左右大学生难以找到工作。实际上,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总量是可以满足大学生就业的,然而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加大了他们的就业难度;有的宁愿蜗居大城市当"蚁族"也不愿到中小城市和基层施展才华,有的只盯着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而不愿走进中小企业;有的宁愿被动等待机会降临,也不愿主动创业。
(2)结合材料三,运用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识,说明大学生应有的就业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当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务必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全力以赴组织好救援工作,同时查明原因,做好善后工作。
材料二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材料三  2011年7月28日,温家宝总理来到“7·23”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并发表讲话。他指出,我们应当认真听取、严肃对待群众的意见,要抓紧查清事实,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如果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背后隐藏着腐败问题,我们也将依法处理,毫不手软,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在应对“7·23”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时应坚持什么原则?对失职官员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联系生活,谈谈这样做的必要性和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