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11月19日以“互联互通 共享共治”为主题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办。为期三天的会议云集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一千多名政要、互联网精英、学者。其中,美国“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等的负责人,以及国内的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张朝阳、丁磊、曹国伟、中国联通掌门人常小兵、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等大佬悉数到场。
当前,全球新一轮信息革命已经来临,2014年全球网民达30亿,人类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数据统计,经过20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大国。目前我国已拥有6.3亿网民,12亿手机用户,5亿微博、微信用户,每天信息发送量超过200亿条。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我国占了4家。但互联网的起源和成熟都在美国,美国掌握着整个互联网的主导权,比如:连接国际互联网的13台根服务器,美国占了10台,而中国1台也没有。对中国而言,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发展安全缺一不可,参与制定互联网规则迫在眉睫。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将成为中国与世界互联互通的国际平台和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的平台。
材料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表示,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网相连。当今世界,对互联网发展与治理,有共识也有分歧。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让世界各国在争议中求共识,在共识中谋合作,在合作中创共赢,让互联网造福世界,而不能给人类带来危害;让互联网给各国带来安全与和平,而不能成为一个国家攻击另一个国家的“利器”;让互联网更多服务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为他们更需要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让互联网保护公民合法权益,而不能成为违法犯罪活动的温床,更不能成为实施恐怖主义活动的工具;让互联网更加文明诚信,而不能充斥着诽谤和欺诈;让互联网传递正能量,继承和弘扬人类优秀文化;让互联网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因为这关系到人类的未来。
(1)阅读材料一、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和我国发展的实际说明我国走向“网络强国”有哪些有利条件?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我们应当如何让互联网造福世界?
引江济淮工程,被称为安徽的“南水北调”工程,是安徽省水资源配置战略工程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改善的重大基础设旋。
信息一:为了尽快推进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安徽省政府在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研究论证和举办社会听证会的基础上,编制了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纲要。中共安徽省委建议人大审议引江济淮工程规划纲要,并召开常委会议,研究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建设工作。目前规划纲要已编制完成并通过水利部审查,工程或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
(1)材料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信息二:引江济淮工程将直接沟通长江淮河干线航道,对于加快安徽省腹地经济发展,拉近我省与沿海经济带距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将使我省北部一些地区水资源不足问题得到缓解,改善淮河水生态环境和抑制地下水超采,淮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水位下降局面也将得到有效遏制。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引江济淮工程的经济意义。
信息三:引江济淮工程的建设,首先要做好沿线部分居民的拆迁工作。对此,拆迁户纷纷表示,要顾大体识大局,不仅要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更要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绝不能影响工程的建设。
(3)运用《生活与哲学》中“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回答怎样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和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关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5年两会期间,民革、台盟、台联各位委员深刻领会中共中央对台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向全国政协提出议案千件,内容涉及法治、文化、两岸关系等多方面,其中涉及台湾的就有12件,如促进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深化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加强两岸国学教育交流等方面内容,充分体现了台盟等民主党派的特色。
材料二:2015年3月,以“一展民俗风采 共承两岸文脉”为主题的第八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成功举办,内容涵盖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各大类别,并分别以舞台表演、手工技艺互动、美食分享品尝、图文展板等形式呈现,并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媒介,发动市民拿起手机“集赞”得奖品。在两岸民俗展演版块的木偶戏专场,人们欣赏到来自台湾与泉州的木偶剧团的同台献艺,感受到了两岸源出一脉又各有发展的布袋木偶戏的精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举办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的意义。
(3)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分析“人们欣赏到来自台湾与泉州的木偶剧团的同台献艺,感受到了两岸源出一脉又各有发展的布袋木偶戏的精彩。”
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10月28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这一决定的起草工作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起草组组成8个调研组分赴14个省区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开展专题论证,反复讨论修改。其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3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2次会议分别审议全会决定。8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意见。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起草过程蕴含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
建设美好家园,让人民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优美环境中生活。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国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截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市(县)5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986个。政府还推动建立生态被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的生态补偿资金总额从2001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约780亿元,累计约250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什么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为节点,依法治国将从政治方略走向全面、具体的法治实践。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对治国理政方式的探索经过了艰辛的历程。
时间 |
会议 |
内容 |
1978年 |
十一届三中全会 |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 |
1997年 |
十五大 |
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2007年 |
十七大 |
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12年 |
十八大 |
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2014年 |
十八届四中全会 |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1)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探索依法治国的理政方式?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是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
(2)结合材料二,请分析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意义。
材料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3)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以“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为主题写一篇时事评论。
要求:
①论点紧扣论题,评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 300 字以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2014年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GDP)运行情况统计:
注:2014年增长预期目标为7.5%。
材料二:2014年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其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实现2014年的经济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说明各自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材料一: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关于车辆购置税的免征起初是在政协委员的提案中出现的。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每年政协大会,八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都会根据各自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愿望和诉求,向国家谏诤言、献良策,成为大会上一道亮丽风景。
(2)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民主党派成员向人民政协提交民生提案的依据? (14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少数党员干部身上出现了权钱交易、索贿受贿、贪污腐化等不良现象,作为一个执政党,腐败不除,难以立本,难以立国。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一道, 成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全新布局,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共产党的有关知识,分析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的理由。
贸易强国是指国家在世界贸易活动中,从总数量上、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上,质量上、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上都占据前茅位置,会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09—2014年我国货物进出口额
【图注:1.图中2014年数据截止于2014年11月;2.2013年我国跃居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中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落后与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我国与其他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在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中,超过一半是加工贸易;核心竞争力不强,缺乏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不少产品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尚未形成一大批能够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企业。
材料三: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务院要加强领导,上海市要精心组织实施,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努力把试验区建设好、管理好、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2014年,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二,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把我国建设成为贸易强国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和政府是如何共同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的。
2014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种种信号和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正迈入新的阶段,出现了趋势性、不可逆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才能站上新的历史方位、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体现的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20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首次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大力建设法治中国,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担当的时代使命。党要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化解当下社会复杂矛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国之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乎改革全局,关乎人民福祉,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前途命运。
材料二:回望历史,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清晰可见: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十六大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十七大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八大阐释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思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阶段。道路漫漫而曲折,每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都是通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艰辛求索。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依法治国的轨迹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治建设要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级党组织要带头依法办事,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体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如何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材料二:李克强指出,今年简政放权的力度不能减,要进一步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要把那些含金量高的、管用的,真正能够激发市场活力的直接放给市场、放给企业。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2)运用《 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分析“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探索依法治国取得了不少经验。通过制定《合同法》、酒驾新规等,使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以法律约束公民的行为。政府建立权力清单制度,明确权力的边界,提高权力运行的“光照度”,规范权力运作。党员干部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带头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要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要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法律法规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生活角度,探讨我国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如何“坚持立法先行”。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一: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许多国有企业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革,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新一轮国企改革,通过简政放权,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切实增强国企市场主导地位。中国交通银行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其他所有制经济的资金、品牌、技术、产权及监管方式,探索相互参股等形式做大做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通过员工参股、增量奖股、岗位分红等方式改革分配制度,构建企业、员工利益共同体。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公司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运用“生产、劳动与经营”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改却折射出治国方略的总体思想变革。国家治理让民主融入了治理,人民成为治理的主体。十八届四中全会又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2)结合材料,说明从“管理”到“治理”再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