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着1200多年的历史的Q市,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开放包容、多元共荣的文化特征,是联合国首批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首届“东亚文化之都”。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文化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Q市社会各界的共识。
主体 |
观点或行动 |
市委、市人大、 市政府 |
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
政协委员、 市民群众 |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彰显特色为基本原则,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民生和城市创新发展。 |
专家学者、 企业界人士 |
挖掘文化的经济内涵,变文化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促进文化与产业转型、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相结合。 |
材料二 Q市某校高三(3)班同学围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展开讨论,同学们讨论中,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甲观点: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把文化产业推向市场,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
乙观点:文化体制改革就要大力发展公益文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材料三 中日韩同为东亚重要国家,一衣带水、文缘相通,三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重要而复杂。5月,三国文化部长共同签署了旨在推动三国文化领域交流合作的行动计划。“三国虽然有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但相信三国有勇气和魄力,面向未来,寻找共同点,这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
(1)分析材料一,论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项制度为Q市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文化体制改革如何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自身发展的角度,说明推动东亚文化和谐相容、共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4)有人认为:“中日韩之间存在着重大的历史和现实的利益纷争,三国在文化上很难实现和谐共生”。请结合材料三,运用发展的观点,综合分析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对此观点作出评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老有所养”正成为越来越迫切的社会问题。
材料一 图10 2008—2012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及老龄化比例
表中国老龄人口医疗费用支出和部分服务需求情况
材料二 国务院提出:要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拓展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特色护理、家庭服务、健身休养、文化娱乐、金融理财等服务项目,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要加强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老龄事业发展。
材料三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人口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要求修改计划生育政策的呼声日益强烈。2010年,浙江部分省人大代表在民意调查基础上,联名向大会递交了一份“关于要求省人大尽快修改《浙江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完善现行生育政策”的议案。2013年11月,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调整生育政策。同年12月底,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调整生育政策的决议》,要求各地及时修改相关地方法规。2014年1月13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九条的决定》,浙江成为了全国首个“单独二孩”政策落地的省份。
(1)概括材料一中图和表的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再生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说明积极发展老龄服务业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三,运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关知识,解读浙江省“单独二孩”政策的落地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税收、土地优惠政策或低价手段招商引资,扭曲了要素市场价格;有的还对GDP拉动大、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在环保监管上网开一面,弱化了环保、能耗、技术等标准,这不仅导致了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也制约了我国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材料二 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山东省委、省政府最近下发了《关于改进完善17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的意见》,降低了“GDP考核”权重,加大了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科技创新等方面指标权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重点听取审议了自主创新、结构调整等项工作报告。民建中央调研组到山东就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推动了问题解决长效机制的建立。
(1)结合材料一,运用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提出解决上述问题的建议。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上述行为主体在促进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中发挥的职能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现的今天,不断出现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次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一: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薄、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的是QQ、微薄、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材料二 2009年,我国公民个人信息纳入刑法保护。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2012年上半年,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抓获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嫌疑人1700余名,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规定,个人信息管理者在处理个人信息时要遵循安全保障等原则,在收集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指纹等个人敏感信息之前,要得到个人信息主体的明确授权。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明为什么要对公民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并分别说明人大和政府应怎样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2013年6月,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某班以“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 甲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云南旅游产业的最大优势是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他们找到2013年相关数据并绘制出以下图表
据此,甲组同学认为应该大力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在这一问题上,小林同学的观点是:当前,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不可逆转。开发文化遗产资源应当从市场中寻求出路,将资源推入市场,实现要素资源的合理流动。张明同学的观点是:文化遗产作为公益性很强的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是政府。政府应该出台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科学规划、审慎管理。
材料二 乙组同学在探究中发现,当前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以下问题: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文化保护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明确;部分文物部门保护不力甚至存在监守自盗;文保单位的资金预算不足,从业人员数量少,专业人员比重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联合国组织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合作亟待加强;部分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存在随意刻画、破坏古迹原貌等行为。
(1)概括上图反映的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评析小林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就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四条建议,要求有不同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环保问题持续高度关注,对于环境保护法的修改更是给予了极大期望。2014年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从“小修补”到“大手术”,这部新法历经四次审议,期间两次广泛征求社会意见和建议,共计收到10394人次14182条意见,从立法宗旨到具体条文,写入了民声,体现出民意。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新环保法对污染企业将按日连续计罚,并规定了对污染违法者将动用最严厉的行政处罚手段。针对环境公益诉讼法律依据缺失,新环保法明确了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在中国建立起了公益诉讼制度,增强了公众以诉讼应对污染的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环保法的修订中是如何体现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的?该法的修订为什么要采用民主集中制原则?
(2)新环保法的修订对我们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有哪些启示?
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大原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注:1.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2.至201 3年底,我国某地区城镇户籍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在35%左右。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二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城乡、区域整体差距明显,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3. 6: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20年内,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还将有3亿农民真正摆脱土地的束缚,获得真正的市民地位,在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城里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新增的城市人口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巨大,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很多人误认为城镇化就是盖洋房、建工厂,致使城市建设的文化价值被大大忽略;城市建筑缺乏文化传承与积淀,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已经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
材料四 “人的城镇化”是当今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整个进程强调“以人为本”。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的居家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身边的生活既充满幸福和快乐,也伴随着烦恼和忧愁,当我们遇到了下列事情时,又当何去何从?
(4)运用《政治生活》相关观点,完成下列表格。
设定主体 |
具体情境 |
具体做法 |
假如我是普通公民 |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新闻媒 体舆论监督制度等,行使监 督权,实行民主监督 |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
本小区由于交通配套设施不 合理,居民饱受出行难之苦, 有人向人大代表反映 |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
假如我是 ③ (请勿在此处答题) |
居民小区养犬人数日增,引发 养犬人和不养犬人的矛盾,存 在较大的治安隐患 |
主持调解居民矛盾;协助维 护社会治安;召集居民会 议,制定社区公约等 |
假如我是户籍民警 |
新生婴儿父母到派出所登记 户口未带齐相应证明 |
④(请勿在此处答题)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材料二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非意味着不重视政府的作用,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要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运行,防止大起大落;要当好裁判员而不是运动员;要弥补在公共服务方面的缺位;要搞好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进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如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对国家行政机关和权力机关分别提出了哪些要求。
福建是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全优的省份,同时也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建设美丽茶乡既是生态福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丽福建的靓丽风景线。某校高三同学以“关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福建”为主题开展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同学甲:2012年福建省茶叶总产量达32.1万吨,毛茶产值150亿元,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涉茶人数超过300万人。近些年福建省大力建设生态茶园,发展名优茶,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使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福建省如何建设生态强省,推动茶叶发展?
同学乙: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有人认为: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关键是加强人大对政府监督。请你用《政治生活》相关原理评析观点
同学丁:发展绿色经济,不仅可以节能减排,而且能有效地扩大市场需求,提供新的就业岗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是促进发展、转变方式的重要引擎。福建在转变发展方式上下工夫,在调整经济结构上求突破,在改进消费模式上促变革,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3)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结合材料三谈谈应怎样促进福建绿色可持续发展?
同学丙: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4)以“弘扬福建茶文化,增强爱国爱乡正能量”为主题,为中学生设计一个行动方案,并简要说明实施行动方案对中学生意义。
( 26 分)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013 年11 月9 日至12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1978 一2013 年我国市场化指数(% )
注:① 市场化指数是衡量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和市场经济地位的重要参考标准,一般认为60 %为市场经济临界水平。② 仅2013 年以来,国务院分四批取消和下放了300 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健全“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制度。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各级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本级人大报告。加强人大常委会同人大代表的联系,充分发挥代表作用,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完善人大工作机制,通过座谈、听证、评枯、公布法律草案等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市场或政府选取一个角度,说明应如何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14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2 分)
材料一 2014年3月15日,由全国人大修订的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简称“新消法”)正式实施,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20年来的首次全面修改。在此法的修正过程中,全国人大“原汁原味”地公布了公众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梳理呈现了大量网民意见和群众来信。这期间,全国人大相关部门还联合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了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这堪称一次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生动实践。
(1)请分析《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修改过程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请分析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 人民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无论是文化消费与享受,还是文化生产与创造,都是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所应触及的界域。具体而言,就是人民能够自由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生产与创造,展示和发挥个人的才能;能够充分公平地享受社会文化成果,不受损失与侵犯。
(3)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为“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出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钟情并依赖于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便宜的优势,让广大消费者乐此不疲,给实体经营的零售商家带了巨大冲击和影响。但与此同时,网购投诉率也大幅上升。有专家认为,现在网上购物的大都是喜欢追赶潮流的小年轻,网购尽管网上购物方便快捷,但出现质量等问题,消费者很难亲自现场鉴定,并且与“逛街”相比也缺少了一个开心的购物过程,实体店经营者要想与网店竞争,就应学会顺应潮流、应需而变。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实体店如何应对网购的冲击?
材料二 2013年 12月27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召开电子商务法起草组成立暨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明确了立法的指导思想、原则、框架设想和主要内容,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法立法工作正式启动。本次会议确定了中国电子商务立法的初步“时间表”:从起草组成立至2014年12月,进行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并完成研究报告,形成立法大纲。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开展并完成法律草案起草。早在2012年全国政协会议上,民盟、民建以及全国工商联等便递交了《促进电子商务立法》的相关提案,呼吁出台统一法律规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针对电子商务立法的调研当时即已展开,并一直持续至今。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和各民主党派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立法及实施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材料一 南京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停课、上海机场能见度过低暂停航班起降、山东沿海雾气弥漫上演“海市蜃楼”……入冬以来,范围最大的一场雾霾正笼罩着中国。从北往南的中国人开启了“抗霾式生存”模式。
2014年12月5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安徽东部和北部、江苏、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达4-5级,上述大部地区有中度霾,其中,江苏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 “尽管中国严抓大气污染治理,但是并没有太大成效,对比去年多个城市在1月份多日陷入雾霾来看,今年的雾霾也将会在冬季频频发生。”
材料二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雾主要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霾主要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细微颗粒物(包括PM2.5)构成。雾霾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的恶化,能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损害。
PM2.5的来源
(1)请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社会各界如何共同参与,解决雾霾问题。
(2)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地人和”、“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观念。当前,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我们似乎淡忘了这一传统,亟需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的认识。
(3)请运用唯物史观说明“亟需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解决“三农”问题,绕不开土地。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务工收入的提高,散户粮食种植效益与务工收入差距拉大,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外地、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不少传统农区出现了粮田撂荒的局面。在此背景下,S市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走出土地“细碎化”经营的老路,各地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出现了土地股份合作、信用合作等多种新型土地流转形式。土地流转后,农民每年每亩可得900元一1200元的出让费。农民在解脱了土地的束缚后,可通过进城务工等方式再取得一份收入。但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后出现了“非农非粮化”经营的现象,一些本来种粮食的土地被流转为养殖业、花卉业、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甚至直接变为建设用地等,这对粮食安全很不利。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S市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并为确保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 S市政府因发展经济需要流转一整片土地,但少数村民不答应流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并通过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代表委员、村干部、农业大户、村民代表和市、镇有关负责人一起恳谈协商),设立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创新式地探索了“互换并地、换地并整”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周边地区划出面积大小、土地肥沃程度等条件相当的土地与其置换,有效地解决了集中连片规模流转的现象,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有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四川在推进“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中面临各种矛盾和挑战:地方法规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地方屡屡发生因政府工作人员执法不守法、乱执法而引发不稳定事件,社会反映十分强烈;人民群众打官司难、执行难,难以得到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有的公民不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突破了法治底线,错误地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为此,省委要求各级党委把建设“法治四川”作为重要任务,为实现“两个跨越”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1)联系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如何厉行法治,推进四川实现“两个跨越”。
材料二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随着改革发展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省委深刻认识到,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近年来我省个别干部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影响了四川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法治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党和人民的期盼还有很大差距,依法办事要重法律权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在全面深化四川改革的反复探索中走出一条依法治省的新路子。
(2)联系材料二,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说明四川探索依法治省新路子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