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一: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引领新常态。会议指出 :当下中国,执政党正在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深化改革;深入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提高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执政党的重大改革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材料二:秉持“亲、诚、惠、容”四字周边外交新理念,中国领导人频繁访问周边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跨区域的新构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缅中印孟经济走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习近平主席指出,远亲不如近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中是怎样有所作为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国家利益”的知识,分析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正确性。(1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横跨近20年的中俄天然气谈判终于在2014年5月花开落地,中俄签订天然气合作协议,表明中俄两国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1)请你对这种说法进行分析。
材料二:“中国梦”的实现,不然带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综合实力的崛起。与“美国梦”“欧洲梦”所不同,“中国梦”是“和平崛起”的梦想,经济全球化成全了中国的和平崛起,而中国和平崛起也给世界带来了机遇和市场、互利和共赢。
(2)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阐述“中国梦”为什么是“和平崛起”的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以来,美国针对中国在部分南海岛礁进行工程建设多次表达不满与指责。5月20日,美国常务副国务卿声称,中国在南海填海造地等行为将引发地区局势紧张、不稳定甚至冲突。对此中国外交部回应表示,中国是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搞建设,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在南海海上搜救、防灾减灾、航行安全等方面提供服务,更好地履行中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其特点是和平性和公益性。希望美方恪守在主权争议问题上不选边站队的承诺,不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多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
(1)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材料中外交部的回应体现其哪些基本内容?
(2)中美建交30多年来, 既有合作也有冲突,复杂多变,但中美关系整体在不断进步。目前中美正致力建设新型大国关系。请分析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根本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古老的丝绸之路将重现辉煌。
材料一: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良,享誉海内外。进入20世纪,注重内心情感表达的现代陶艺迅速发展,而景德镇陶艺仍然采取注重工艺而轻视思想和艺术表达的传统模式。当时,世界现代陶艺界对景德镇陶艺的主流评价是“作品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但落后于时代”。改革开放以后,景德镇陶艺到底怎么发展引起了各界关注。有人主张,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艺术的全球化,因此,中国陶艺必须向西方取经,采取世界主流陶艺的表达方式。有人认为,中国陶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我们必须立足传统陶艺进行创新。
材料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1)有人认为,发展现代陶艺应该深入挖掘中国传统陶艺,学习外来陶艺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运用文化自信的知识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分析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
(3)面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有的国家表示怀疑,有的对中国持戒备心理,认为中国搞霸权主义。请拟定两条宣传纲要,以打消这些国家怀疑、戒备心理。要求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每条限14个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面对新形势给中国内政外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对外主动争取,积极作为;对内推进改革,提高治国理政水平。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整体布局全面展开,从提出亚洲安全观、亚太梦到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发展基金、发展中澳中韩自贸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秉持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精神理念,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平等互利方式,为亚洲和区域经济顶住下行压力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世界发展提供了“中国机遇”,为解决全球热点问题发挥了中国作用,担当了大国责任。
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中如何更好地承担大国责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为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从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入手,形成跨区域大合作格局。这表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已由学术、局部和部门层次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外交战略的高度;这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践行合作共赢外交新理念的具体表现。
依据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产品和企业在市场经济中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它常常也成为一个普通企业的生命周期,而创新驱动型企业的生命周期可以表现为下图中的虚线

(1)指出企业创新的内外驱动力,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结合图1分析企业创新对个人消费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2014年6月9日,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2)请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高铁正加快“走出去”步伐,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2014年7月15日,横贯安哥拉全境的本格拉铁路全线竣工;7月25日,土耳其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顺利通车;尼日利亚连接首都阿布贾至卡杜纳铁路铺通,沿海铁路合同签订;连接埃塞俄比亚与吉布提铁路正在铺轨……
材料二:中国高铁疾驰海外,截止到目前已建成通车项目、在建项目和正在洽谈项目遍及欧亚非等几大洲。然而中国高铁走出海外并非坦途:M国政府突然撤消了中铁建集团已经中标的合同;在非洲某国的项目、在建期间内战并未停止…
材料三: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铁建集团已经做好高铁出海的全球谋划,为不同地形、地貌和气候类型国家量身打造了具体方案。目前已经成功拥有世界先进的高铁集成技术、施工技术、装备制造技术和运营管理技术,具有组团出海的实力,可以挑战任何竞争对手。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分管海外市场的副总裁徐宗祥说“中国铁路装备最大的优势,一是性价比高,二是交货能力强。”
材料四:中国高铁“出海”短板是国际化人才,南车集团曾因将“雨刮器”翻译成“抹布”而痛失订单。开拓市场难,守住市场更难,而守住市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本土化。南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简称南珠机电)在马来西亚的项目,因为该国是伊斯兰国家而在动车组上特意设计了祈祷间;专门留了女性车厢以便于更保守的教徒乘坐;就连行李架的设计也参照了伊斯兰教堂的穹顶,从而使对方看到了我们的努力和诚意。
(1)请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高铁“走出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2)结合材料,针对中国高铁“走出去”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该如何作为?
(3)结合材料,用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中铁建集团成功的经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注:发达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大多付出过资源消耗和环境生态破坏的沉重代价。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李克强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作用,关键是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是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目前,我国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
(2)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但是,仅靠企业发挥主体作用就能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吗?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加以分析。
材料三:2014年9月30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3)结合材料三,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年会的演讲中指出:中国发展至今,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更加深入的国际合作以及更加良好的国际氛围。中国希望同所有负责任的国家一道构筑世界新秩序,而非对别国构成威胁。对此,有国外评论称赞李克强的达沃斯之行,向世界传递出了一股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正能量”,再次奏响了新一轮“中国好声音”。
材料二:2014年10月29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 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30年来,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服务国家工作大局、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认真总结经验,发挥民间往来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进人类各种文明的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维护世界和平。
(1)结合材料一,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年会演讲中发出“中国好声音”的主要依据和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阐明我们国家对待文化交流应持有的态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0月24日,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在内的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旨在更好地满足地区国家在基础设施投融资方面的需要,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对此,国际社会反响不一。亚投行的建立表达了各方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愿望,得到多数亚洲国家的支持肯定。但一些西方国家为维护自己的金融主导地位,不仅对此持批评怀疑态度,甚至向其盟友施压,阻止他们的参与。
分析说明材料中国际社会对建立亚投行反响不一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14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九次峰会,并发表题为《推动创新发展 实现联动增长》的重要讲话,倡导做共促经济改革的发展伙伴,落实全面增长战略,推动世界经济从周期性复苏向可持续增长转变。习近平强调,中国将继续保持经济增长势头,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2014年12月15日,李克强总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倡导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相互之间加强合作的政策构想。在安全领域,总理提出,保证地区安全,是进行地区经济合作的前提。“筑牢地区安全稳定屏障,应进一步完善安全合作机制”,“各国应支持阿富汗政府尽早实现民族和解和经济重建”。
材料三:2014年12月9日,中国外交部回应了中国将帮助非盟建立快速反应部队和常备军的消息,中国一直是非洲和平安全事务的建设性参与者。中国一向重视与非洲同盟发展友好关系。四十多年来,在政治方面,中国和非盟高层领导互访,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在国际领域协调立场,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在经济方面,双方加强多边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中国还向非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以来,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2013年9月至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同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时强调,要加快“一带一路”建设。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陆上依托国际大通道,以沿线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出发点,并分析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
(2)“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给我国企业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企业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