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句话主要说的是( )。
A.价值规律有时存在有时不存在 |
B.离开市场竞争和价格波动,价值规律难以得到贯彻 |
C.价格与价值一致是不可能实现的 |
D.价值规律的内容通过价值规律的形式才能成为现实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表现在( )。
①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科学化②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③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④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变革⑤以唯物主义为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②④ |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与斯密的绝对成本学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选项中,属于二者相同点的是( )。
A.都认为只要通过对外贸易,各国就可以得到好处 |
B.都认为各国有自己绝对优势的产品 |
C.都认为生产相同的产品,不同国家的成本不一样 |
D.都比较正确地反映了不同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一种内在联系和客观要求 |
下列观点中,李嘉图与斯密一样的主张是( )。
①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②利己是人们从事经济活动的动力③通过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④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上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甲国在生产小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乙国在生产布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假如现在两国参与国际分工,甲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小麦,乙国把全部社会资源用于生产布,在两国拥有的社会资源相同的情况下,两国间发生相互贸易,可能带来的结果是( )。
A.两国均可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 B.甲国获利,乙国亏损 |
C.乙国获利,甲国亏损 | D.两国都不能获得利益 |
斯密按国家职能把支出费用分为( )。
①保卫本国不受侵犯②保护社会成员财产和人身安全③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贸易④建设和维护公共工程、公共事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材料中的观点与斯密的观点的相似之处在于( )。
A.认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 |
B.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 |
C.认为市场能及时、灵敏地传递供求信息,引导资本的投向 |
D.认为分工的发展受交换范围(市场大小)的限制 |
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他认为国民财富的增加首先取决于( )。
A.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密 |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 D.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模式 |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全部产品要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了以地租为生、以工资为生和以利润为生的三大阶级的收入。他认为,这三大阶级是文明社会的三大主要的、基本的阶级。这一观点( )。
A.说明斯密关于阶级的划分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 |
B.第一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
C.第一次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来划分阶级 |
D.科学地回答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
下列说法中,属于斯密的观点的是( )。
①价值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②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可能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③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④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斯密认为,经济学有两个目的。这两个目的是( )。
①为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者物质条件②使国家实行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政策③为克服市场弱点而强调国家宏观调控④为国家或者社会带来足够的收入以创造公共产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①④ |
在下列对重商主义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产生于15世纪,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②认为金银是社会财富的唯一形态③随着条件的变化,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④主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采取的科学方法是
①唯物辩证法 ②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③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 ④从人联系到物,再从物上升到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